《治疗新冠肺炎的雾化给药效果好于口服、生物萃取食品药品效果好于生物化学药品》——新冠肺炎疫情向全人类提出的挑战:医疗效果不如强制性隔离的“抗疫效果”
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
京中智库领袖联盟首席专家、
广顺集团首席科学家 、
光彩中医研究院长、
徐群贵 研究员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主渠道,还是呼吸道感染,首先在肺部发生病灶。雾化给药直接进入肺部,临床医学效果最好。口服药经过胃肠道,首先与胃液和其他的消化酶发生了生物化学反应,再经过肝脏和心血管等等进入肺部,药效变异、损失超过了50%以上。羟氯喹使用五天就让槲皮素替代,减少副作用,需要配用CBD等等。尤其是阿奇霉素和羟氯喹的副作用叠加起来,危害比较突出,需要富勒烯聚磷酸二钠和姜黄素、鹅茶素之类的替代品。我们的配方力求生物萃取的食品药品,尽量减少生物化学药品,降低副作用,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是长期用药,不是五天痊愈康复。
关键词:雾化 食品药品 人体抵抗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半水半油类型富勒烯聚磷酸二钠 水溶性槲皮素
水溶性姜黄素 水溶性大麻二酚CBD 水溶性鹅茶素 葡聚糖
本文倾向于生物萃取的食品药品,并非是认为生物化学药品的治病救人效果差一截子。而是因为人类免疫系统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缺乏敏感性,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更没有人体免疫系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扼杀能力,必须要让进入人体细胞组织的食品药品组合,是最容易让人类平凡吸收的,是天然的,是药食一体化的。当然,也应该是高科技萃取的精华,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一步到位,不应该是人体细胞组织不容易吸收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物,让人类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的进入战胜新冠病毒感染的状态。这不是让人体变成生物化学反应的“战场”,而是让人体细胞组织在吸收药食同源的“生活化”状态,轻而易举的维持正常的人体细胞组织那些生命活动,实现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提升人类身体的抵抗力,把治病救人的路径从“药物与病毒在人体内开展世界大战”,变成了“食品药品组合提升人体抵抗力和瓦解新冠病毒”,使得现代医学的路线图需要同样的改变,也是跨越式的升级换代。
传统的雾化吸入治疗,早已经习惯了普遍性使用抗生素,五十多年来对中国人的伤害要比比口服抗生素的更大,后遗症现在长江流域造成了95%以上的孩子们身上抗生素超标,自来水里面抗生素超标也是全中国的普遍性问题。事实证明,雾化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医护人员使用什么样的食品药品治病救人,我们在治疗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人的最成功疗程,都没有一个抗生素药物,都是食品药品当中药食一体化的中医药萃取精华,没有毒性和后遗症。
新冠肺炎疫情向全人类提出的挑战:医疗效果不如强制性隔离的“抗疫效果”,美国的医学科技在“疫情”面前不如国家政权的强制性“隔离”、“检测”手段。2019-nCoV/SARS-CoV-2对于人类的致死率并不高,传播率很高,治愈率与后遗症并重,使得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隔离城市居民在家庭空间”之类画地为牢措施,要比医疗方式战胜COVID-19更加容易操作。这种简单易行的“抵御COVID-19大流行”举措,在朝鲜红色政权管辖区同样的获得了验证。再看看早已经全球化的“疫情”大数据,全世界的疫情大爆发到了2020年8月底已经远远超过了两千多万人感染,并且还在持续性恶化疫情。那么,中国又是拿什么控制住了2020年初的武汉肺炎大爆发局面呢?迄今为止都没有医学研究全面解开2019-nCoV/SARS-CoV-2的内部构造,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在世卫组织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谭德塞说,我们现在将这一疾病命名为COVID-19,它是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疾病的简称,即CO代表corona,VI代表virus,D代表disease,19代表2019年。问题是谭德塞认定2019年爆发的COVID-19疫情,是对于COVID-19疫情大爆发的错误认定——世卫组织为什么在2019年没有向全世界发出预警信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COVID-19”呢?2019年的武汉肺炎病人案例一直都没有确定,COVID-19为什么咬住不放2019年呢?倘若这种新冠病毒是实验室人工早已经在2018年加工完成的,随后在2019年精心策划出来“放毒”的方案,再故意从某个城市发出来的,应该怎么命名呢?现有的欧洲下水道污水检测发现2018年的样品里面就有SARS-CoV-2病毒,对此怎么样解释呢?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医疗信息平台都没有相应的解读,对于新冠病毒的发源问题,还在探索发现过程中。
西方媒体在2020年2月份就已经批评武汉肺炎疫情大爆发,其中CNN的报道最多,一方面指责控制疫情不力,另一方面指责封城侵犯人权。确实,中国第一个出现了大面积的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疫情,仅仅是判断“人际传播能力”或者说传染率,都不能准确表达,在钟南山院士之类的国家级医疗专家组那里也是叫做“人传人”,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医院的主任医师王广发就说没有人传人,可防可控。而事实上,武汉肺炎至少是一个人可以传播四个人,扩散速度越来越快。此时此刻政府的疾病控制中心和医院都没有治疗武汉肺炎的特效药,一直到现在的美国感染新冠病毒的病患者超过了六百万人、死亡超过18万人都是没有找到特效药。
应该肯定的说,控制住武汉肺炎疫情大爆发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隔离人们的生存空间,让武汉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在人际传播上持续性扩散。与此同时,把病死的武汉肺炎病患者立即在火葬场烧掉,把人体连同新冠病毒一起烧死。这是西方国家批评中国官方惨无人道的行为,武汉市“封城”、“封路”、“封街”、“封社区”、“封家门”、“封单元门”、“封楼房”等等画地为牢的强制性被西方国家认定为“官府侵犯人权”做法,是控制住“武汉肺炎疫情大爆发”的杀手锏。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都不愿意支付这样的人权代价,公民社会拒绝剥夺个人自由,例如2020年8月27日美国白宫举行共和党美国总统大选会议(四天会议当中的最后一天)就没有“防疫、抗疫”的人与人之间那种“社交距离”,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也不戴口罩,不讲究防护丝毫不怕“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疫情——这个时候美国累计超过六百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超过18万人死亡,这里面有一种对比度: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总人口一千三百多万人,495人确诊感染,死亡17人,重症86人,平均两万两千多人要为一个感染者付出“剥夺自由”的代价,结果还是许多人居家隔离,不能及时获得救治,全家人都死了,湖北省电影制片厂导演常凯一家人全部死亡,就是典型案例。这样的把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局限在“居住小空间”里面,西方媒体认定这是让人们与新冠病毒一起死,以阻断“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做法,是要比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本身还害死了更多的人,是西方国家口诛笔伐中国政策恶毒的在祸国殃民。
我们是医护人员而非政治批评家,我们的临床医学治疗武汉肺炎探索,明显的就是要超越国家卫健委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全部八版)》那种官僚主义。例如国家卫健委的治疗方案一直都在推荐的药品,存在着问题,从分子机理来讲,阿比多尔(arbidol)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所作用的病毒蛋白,只在流感病毒上存在,相同的蛋白在新型冠状病毒上是不存在的。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没有任何理由相信阿比多尔和奥司他韦能对新冠状病毒有效。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证明它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非典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我们一直都不敢相信卫健委那种选择药物的逻辑:为什么要用这些药物,来作为候选药物,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治疗呢?
还有被有些医学专家推崇备至,被媒体争相报道的中科院李兰娟院士“抗疫”重大成果——找到很有效的抗病毒的药物阿比朵尔(arbidol)和达芦那韦 (Darunavir),李兰娟院士所做的其实不过是体外试验,且阿比朵尔的有效浓度是10-30个微摩尔,达芦那韦是300微摩尔浓度。这种体外上千倍浓度的药量根本不可能用到体内,有专家甚至评论,可能得吃上万片药才能在体内达到这个浓度,副作用将远远超出药效。
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可以查到信息证据,目前有关阿比多尔的新冠临床研究已经有4项,且阿比多尔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的时候,所有的著名医学专家教授、院士都没有站出来说清楚:为什么国家卫健委的治疗方案要加入阿比多尔?全世界迄今为止都没有试验数据表明阿比多尔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政府垄断性的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这样做,明摆着的就是违背了医疗科技最基本的原则。
指出这一点的重要性还在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以后,政府及其体制内医学权威群体性犯错误,居然坚持错误还要拒绝承认事实,以至于2003年应对SARS病毒的错误,为什么在2020年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时候,还要再犯2003年的医疗错误呢?许多决策者的表现,就是缺乏科学逻辑。
应该说,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的SARS病毒感染疫情的时期,全人类还有相当的时间,没有形成全世界的泛滥成灾,却是在大江南北酿成了足够的教训,2020年不应该再犯这类同样的错误,不应该酝酿形成全世界追究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造成全球化大爆发的责任,为什么围绕着这样的事情还要满口胡言,倒逼全世界让红色国家的领导层官员承担责任呢?这种责任,还不是最重要的:治疗无效的用药,不等于没有药物副作用,尤其是在“抗疫”的全世界两千万以上人们感染、死亡80多万人的时候,国家治疗方案应该不允许将无效药物的风险转嫁给患者。我们作为想要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科研人员,心底里有一个矢志不渝的信念:尽心尽力不要让病患者雪上加霜。
在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向国际社会介绍的“抗疫”成功经验,都是被其他的有些国家攻击说无法复制的假冒伪劣表达:最流行的临床治疗“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方案,缺乏最基本的科学逻辑。我们所有的在治病救人第一线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病患者生命的去留,处于极端环境下,实在无法用中庸之道唯命是从,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病人的生与死那种选择,不能不一吐为快。至少,政府应该给新冠病毒感染者们有一个自主选择自己生命的方案。也许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方案无效,但至少它是安全的,没有副作用让病人的病情恶化。因为不管是什么药物,最终药物要给到病人体内,肯定要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有效性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安全性。这就是说,如果给大批量的患者服用这样的药,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试验数据,或者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这个药物在人体内,是不会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或者不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
正是如此,我们一直都在反对任何行政官员群体强制性让普通平民在社区“无差别喝药”的做法,这方面的美国不遗余力的推荐羟氯喹,还有国家卫健委推荐那些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候选药物的副作用,也在全世界医学界引发了医疗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例如,有些专业医疗人士注意到,在国家卫健委第六版诊疗方案的磷酸氯喹治疗方案中,存在氯喹剂量过大,用药周期过长的问题。如果按照政府的方案用药,很容易导致大规模药害,甚至有患者猝死的情况发生。磷酸氯喹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报道说明,其口服半衰期长达5~60天,半衰期中位数在21~30天,氯喹临床致死量在2~4克,若按第六版方案完成0.5克/次,一天两次,用药10天疗程,患者体内存留的氯喹势必超过致死量的两倍以上。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以“磷酸氯喹” 为注册题目检索,可见12项临床试验,这些临床试验的用药剂量安全性值得关注。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连续多年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世界卫生组织也有药物不良反应的测试信息发布平台,特色的一些中药制剂以及中药注射剂屡屡上榜,如双黄连、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等。由于缺乏循证医学研究的足够证据,许多中成药说明书上“不良反应”一项,均写着 “尚不明确”,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临床医学治疗“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避免用药的风险性呢?一直到现在第八版的国家卫健委治疗新冠肺炎方案,都没有重视这一点,这是我们如鲠在喉的大是大非问题。
一,关于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组方临床医学治疗效果的不同意见讨论
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的美国医生弗拉基米尔博士配方,在临床医学实践当中存在着问题:1没有五天治愈率100%的普遍性,我们通常的治疗需要十天左右。2用药超过七天的副作用开始显现,需要替代的食品药品优化组合。3羟氯喹Plaquenil,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硫酸锌Zinc sulphate的短期效应,例如五天治愈率100%,需要再进行规模化的医疗大数据检验。4弗拉基米尔医生的配方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再进行量化的配比调整。
回顾2020年4月1日就有纽约的老市长朱利安尼、美国总统川普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纽约一位医生用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配方,成功率100%,消息来源于美国技术创业网站(techstartups.com)。2020年3月28日,该网站公布了美国医生弗拉基米尔·泽伦科(Vladimir Zelenko)博士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得到进一步验证,此前他已用此法成功治愈350例新冠肺炎患者,迄今已治愈699名患者。泽伦科是纽约一名获得委员会认证的家庭医生,他采取混合药物的方式治疗,选用的药物包括羟基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即Z-Pak,一种治疗继发性感染的抗生素)和硫酸锌(zinc sulfate)。泽伦科说,他看到病人的呼吸急促症状在治疗后4到6小时内就消失了。在接受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的独家采访中,泽伦科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结果。该结果显示,在他治疗的699名患者中,没有患者死亡,没有患者插管,只有4人住院。泽伦科表示,整个疗程5天,只需花费20美元,成功率却高达100%。他将成功定义为“不死”。3月23日,他首次在脸书上发布视频信息,呼吁特朗普总统建议美国人服用这种药物。之后,白宫联系了他。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泽伦科的一些发现。该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补充锌可以降低儿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还开展了另一项研究,是关于使用羟氯喹治疗新冠病毒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及完善给药设计的预测。该研究显示,羟氯喹在体外(试管内而非体内)杀死病毒的能力更强。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20年3月29日发布紧急授权,允许羟氯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美中不足的是副作用太大。羟氯喹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虽然临床试验尚未证明羟氯喹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小型非随机研究取得了成功,很多医生和病人都在诉说该药 与阿奇霉素和硫酸锌等药物联用,在对抗新冠病毒中已显出奇效。且许多医生已把它作为处方药来治疗新冠肺炎,因此,在当前疫情紧急而又没有研发出专属药物的情况下,批准使用该药意义重大。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2020年3月29日发表声明表示:当临床试验不可用或不可行时,FDA向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BARDA)颁发了紧急使用授权(EUA),允许国家战略储备局(SNS)所获捐的硫酸羟氯喹和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产品,由医生酌情分发给因患新冠肺炎而住院的青少年和成人患者。
美国医生泽伦科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医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只是我们使用美国处方的效果不理想,或许是黄种人与白种人的身体状况有差距,我们的临床医学发现了太多的羟氯喹、阿奇霉素副作用,不得不进行改变。众所周知,硫酸羟氯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常是用来治疗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有一定毒性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人类眼部的毒性,容易引起视网膜的色素沉着和视野缺损,早期发现早期停药的话通常是可逆的。
第二,能够引起角膜水肿,造成看东西发雾、有光晕。
此外除了眼部的副作用,也有可能引起皮炎、皮肤水泡等副作用,另外有些患者服用硫酸羟氯喹后,也会出现胃肠道反应,例如恶心呕吐等,所以这个药物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舒服的情况及时回医院复查,向医生讲明,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临床医学的数以百万计大数据证明,使用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组合,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时候就会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就会留下来后遗症。关键是羟基氯喹停药之后,新冠肺炎传染病就会引发反弹的现象。所以新冠肺炎病患者还应该注意坚持服药,并且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这个阶段更应该护理好自己的睡眠,应该坚持每天睡眠8到10个小时,这样都可以防止病情加重,也可以帮助更好的护理眼睛,也可以防止病毒复发。
服用羟氯喹的时间超过七天以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阶段,还应该注意坚持服药,原因就是前面提示的羟基氯喹停药,就会引发新冠肺炎反弹的现象,并且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这个阶段患者为了更好的治疗也可以帮助根治,都应该注意坚持服用羟基氯喹,平时更应该注意舒缓眼部神经,适当的增加睡眠,这样都可以帮助舒缓眼部疲劳。
1,羟基氯喹可以帮助控制病情,也可以防止病毒复发,如果出现视网膜病变,还应该注意坚持服药,这个阶段如果停药都有可能引发感染或发炎,也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这个阶段更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的集中注意力,放松自己的心情,适当的增加睡眠,保持良好的午休,这样都可以帮助减轻视网膜的压力。
2,吃羟基氯喹的期间,更应该配合做一些眼保健操,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舒缓眼部疲劳,也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更可以帮助疏通经络,如果自己的视网膜病变较为严重,还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并且应该做好换药的措施,也可以采取激光治疗,这样都可以帮助更好的改善病情。
3,眼睛是五官中的一个重要部位,如果出现视网膜病变都有可能引发市民,也有可能引发视力模糊,更有可能引发眼睛较为疲劳,所以这个阶段更应该坚持吃羟基氯喹,吃羟基氯喹一方面可以帮助减轻病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抵抗病毒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抵抗力。
临床医学专家作为医生,最后还要再一次提示新冠肺炎病患者,羟基氯喹停药之后会引发反弹的现象,这个阶段吃羟基氯喹,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所以患者不应该停药,而且在这个期间也应该注意减轻眼部的疲劳,适当的多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平时可以适当的做个眼保健操,也可以戴着眼罩睡觉,这样都可以帮助更好的改善病情,也可以帮助缓解视网膜的压力。这是新冠肺炎传染病的后遗症来源之一,视力减退,是羟氯喹组方的千变万化都不能避免副作用。其他的副作用也有,只是不够显著和病患者数据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需要至少一两年的观察期。
硫酸羟氯喹属于免疫调节剂,可起到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对于新冠肺炎病人一般来说,大约半年的疗程,需要服用4-6周,并非美国弗拉基米尔医生所说的5天就能治愈新冠肺炎传染病。经过一个疗程后,可以停药。当然,也有某些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可逆的肝脏损伤。一般来说,停药后肝损伤会逐渐恢复正常。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病情来看,不知道还有没有用着其他几类的药物,有没有确诊是并发症?或者说其他的基础性疾病,与新冠肺炎传染病一起发作。羟氯喹这种药物一天两次就可以了,不宜长期性服用,这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全世界还是缺乏对于相应的“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组方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后遗症观测记录,至少是目前没有足够的大数据证明安全性。
两害相较取其轻,羟氯喹的副作用与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短时间效果相比之下,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阿奇霉素的副作用与羟氯喹的副作用叠加到一起,就更加需要注意后遗症问题,尤其是阿奇霉素不适用于六岁以下的孩子病患者,需要替代品。毕竟阿奇霉素的副作用大于头孢类的抗生素,阿奇霉素也和红霉素属于同一类药物,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比红霉素要低。有的病人会出现头疼,头晕,发烧,关节疼痛,身上起皮疹等过敏反应,但是,这些反应都是极为少见的。普遍性的临床医学意见建议是:阿奇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胃肠胀气,胃痉挛等。还有少见的血液系统的影响,如白细胞一过性减低,血小板减少。
对此,我们的选择就是使用没有明显副作用的中草药萃取精华,进行替代羟氯喹的临床医学实验,徐群贵研究员说自己衷心希望弗拉基米尔医生的疗法能在医院大显身手,成为新冠病毒的终结者,挽救众多人的生命。然而,从2020年3月份开始美国纽约弗拉基米尔医生的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配方曾经有“奇迹”,也并没有那么神奇的效果。现在是2020年8月份,4个多月过去了,弗拉基米尔博士、医生的这种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组合拳的效果,让美国疫情并没有真正的从“医疗效果”上缓解。尤其是泽伦科医生所在地纽约的“抗疫”总体医疗效果不怎么样好,甚至于“疫情”一直都是失控的,更没有控制住美国的疫情持续性大爆发,这是为什么呢?即便是今天2020年8月22日美国疫情的新增病例在“趋势性减少”,死亡率也在象征性下降,毕竟总量还是控制不住,还不敢说是“拐点”出现了。全世界的疫情大爆发还没有拐点可以预测,实在是令人堪忧。
我们首先是从14个中草药里面筛选出来槲皮素,替代羟氯喹,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病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把富勒烯聚磷酸二钠放在第一位,毕竟富勒烯聚磷酸二钠是要比新冠病毒还小的纳米级高能量食品药品,与人体细胞组织的碳元素一脉相承,可以进入新冠病毒里面瓦解其繁殖的基因,这是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都不能达到的效果。可是,我们不能保证富勒烯聚磷酸二钠即C60能够进入人体感染的全部新冠病毒,必须让具有阻断作用的槲皮素,就像羟氯喹那样的阻断新冠病毒的复制。临床医学早已经在2005年就确认羟氯喹是阻断药,能够阻断冠状病毒在人体细胞组织当中的复制活动。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时候,我们的临床医学证明羟氯喹能够阻断新冠病毒在人体的复制过程,只不过性价比不如槲皮素。尤其是槲皮素、姜黄素、葡聚糖、儿茶素、大麻二酚CBD水溶性产品等等的优化组合,与富勒烯聚磷酸二钠相匹配,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临床医学效果。而槲皮素是替代羟氯喹的水溶性纯生物制剂,雾化进入人体的效果要比羟氯喹还要好,价格低于羟氯喹。性价比高的槲皮素是一种天然植物,可充当锌离子的载体,与羟氯喹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可帮助硫酸锌通过细胞壁,从而减缓或阻止病毒复制。但槲皮素的半衰期非常短,槲皮素的平均终端半衰期为3.5小时,所以需要每天时不时地服用。买不到羟氯喹的可以用槲皮素替代,作为备选方案,并不是最佳选择。槲皮素可以帮助吸收锌,临床医生建议20岁以上的人无限期服用槲皮素500mg和锌元素25mg,每天一次,以预防Covid-19和可能的其他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以后的临床医学实验,证明了在西班牙人们平均每天的槲皮素摄入量为18.48毫克,远远高于美国人的9.75毫克,因为西班牙喜欢喝茶、果汁、啤酒和葡萄酒,还喜欢吃柑橘类水果、香瓜、苹果、洋葱、草莓和香蕉,结果就是西班牙的疫情控制状态要比美国好一些,而且仅仅是依靠槲皮素远远不够,西班牙的疫情严重性在欧洲前三名里面,不容乐观。事实上,雾化的羟氯喹被肺部更容易吸收,要比口服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的效果提高50%以上,降低用药成本。关键是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的的临床医学效果,远远不如富勒烯聚磷酸二钠与槲皮素、姜黄素等的优化组合。
中国许多医生推荐羟氯喹+阿奇霉素+锌的组合时,也特别声明这不是杀死病毒的特效药,而是在努力的让病毒不能复制,自然凋零而死亡。可以参考艾滋病阻断药的作用机制,但是对于已经染病的人,或者说已经被新冠病毒感染了的那些病患者,这种配方就没有了积极作用,成为了不能扼杀新冠病毒本身的马后炮。对此,核心技术就是富勒烯聚磷酸二钠、槲皮素、姜黄素、儿茶素、葡聚糖、大麻二酚CBD水溶性产品的优化组合,或者说“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的处方”是什么?这是因人而异的处方,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套用,尤其是富勒烯聚磷酸二钠的半水半油产品,配比使用槲皮素之类的水溶性产品,同样的需要对症下药。
我们把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组合放在第二位以后的原因,是我们使用的富勒烯聚磷酸二钠具有更好的临床医学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效果。我们的富勒烯聚磷酸二钠是在1996年诺贝尔医学与化学奖成果的“成熟度”基础上向前进,是普遍性的瓦解病毒基因,不是针对病毒的某个弱点。近期的好消息还有俄罗斯疫苗、中国疫苗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数个疫苗,已经进入了商业化买卖定价的阶段,再就是牛津大学Jenner Institute团队宣称2020年9月前,新冠疫苗或可批量应用。另外两个国家的两种有效抗体同时面世,只是“抗体”、血清疗法之类的技术副作用、覆盖面都没有“纳米级的瓦解病毒基因”更加安全可靠。现在,新冠病毒“绝育术”的出现,也是缺乏“纳米级的普遍适用能力”,临床医学实验报告就看不到,如同台湾的“抗疫”成功经验是没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筛查数据”,而日本女孩到台湾转一圈就成为了“新冠肺炎病患者”之类的案例,足以证明台湾的“疫情”大数据空白现象,就是无法评估的“抗疫成功经验”,经不起流行病学调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排查的专业化质疑问难。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爆发的现实,世界各国必须是预防、治疗相结合的两手抓,才能彻底打赢这场人类生命保卫战。因此,无论是抗体,还是疫苗,还是“绝育术”、血清疗法等等,任何一种方法,都值得我们期待,都不能包打天下,需要协同配合才可以形成“围歼新冠病毒”的比较优势。当然,所有的这些科技探索、发现,都让全世界深受新冠肺炎荼毒的各国人民,无异于在黑暗中见到了一束又一束曙光。
二、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人的雾化食品药品方式比较有效但存在缺陷
什么是雾化疗法?药物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高速度气流将药物喷成雾状直接冲至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处,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治疗方法,常常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2020年1 月 30 日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临床医学报告 correspondence,介绍了利用雾化给药的方式治疗4 位德国病人(无症状病患者)的具体情况。虽然4人全部在医院治愈了,但是临床医学的分析结果并不是令人满意的。我们中国医疗专家对此高度重视,网络上更是一片惊呼“奇迹啊!”毕竟,当时全世界的疫情“风暴眼”在中国武汉市,全中国都是最紧张的时刻——很自然的把德国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的一张截图在中国网上盛传,大意就是德国医生用雾化手段,成功治疗 4 例新冠肺炎病人。乍看之下,这个消息似乎很令人激动,新型肺炎在雾化疗法面前仿佛已经不堪一击。甚至已经有“天才”网友忍不住蠢蠢欲动,表示要自己动手对抗疫情了——把“中草药外用剂【洁尔阴】雾化”使用鼻子吸进去,纯粹的就是恶作剧瞎胡闹。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消息?雾化疗法在这几例新型肺炎患者病情转归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对此,中国医疗专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德国的大学教授,没反应。只有通过中国外交部搜集资料,根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对德国慕尼黑施瓦宾医院的主治医生文特纳教授进行的专访,我们可以得知:德国这家医院采用的喷雾疗法,仅是一种常规的“帕里吸入法”(PARI-Inhalation)。
这种具体的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方式,模仿的是治疗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那种帕里吸入法,使用 0.9% 的盐水和一种叫 ß2-Mimetika 的干扰素物质,而后者主要功能是抑制感觉神经、抑制咳嗽,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在临床上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可显著减少副作用。除此之外,并没有再添加任何抗病毒成分(如 HIV 药物),更非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灵丹妙药。也就是说,医院使用常规的雾化器,给患者雾化吸入了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
实事求是的说德国医院的临床做法,还不是专门针对“新冠肺炎传染病”医学实验,雾化只是一种“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传统(也是成熟的)治疗手段。在这里,真正重要的,还是雾化的药物对“新冠肺炎”之类崭新的疾病是否有效?不过,根据《科学》发布的最新研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对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物,全世界公认比较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关于新冠肺炎的全部论文都承认迄今为止还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那么,在这例德国面向全世界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为什么这几个病人接受雾化治疗后肺炎症状消失了呢?雾化手段,真的能治愈新冠吗?
这样的问题恰恰就是启发我们在中国探索发现的引线,我们在临床医学实验过程中千百次的问自己:雾化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治愈新型肺炎吗?实践出真知,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治病救人,能用的方式方法都需要试一下,尽管就现有的研究与报道来看,我们暂时无法判断这个问题的具体答案。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仅仅德国报道的那几个病例,而且我们在武汉市、哈尔滨、北京、成都、广州等地的雾化治疗效果,都是迅速在14天左右治愈新冠肺炎的轻、重、中度病人,无论缓急,方舱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基本上都一样,不只是美好的愿望,应该说对于中国大面积控制住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势头,起到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我们的临床医学大面积实践证明,和绝大多数医学期刊发布的论文信息相互印证了以下几点关键信息:
1. 新冠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能力:德国病例被当成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现有传染能力时,中国武汉的新冠肺炎病例早已经有了传染性。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于2003年SARS病毒传染病疫情。只不过是王广发教授被通过眼睛传播了新冠病毒,是第一个让中国医疗界大惊失色的案例,香港大学传染病专家管轶认为超过SARS病毒传播两三倍的判断,再加上管轶教授唯恐天下由此慌乱的言行举止,也让许多外国专家躲之不及。
2. 病例入院时症状较轻:德国病人 A 于 2020年1 月 24 日出现症状,次日症状减轻,并于 1 月 27 日顺利恢复工作。其余几例患者也是类似的情况,他们住院主要是为公共健康考虑。这方面的武汉市病人却是急剧增加,人心惶惶的排长队在医院形成了交叉感染,迅速的酿成了“新冠肺炎传染病疫情大爆发”,所有的医院6天就已经爆满,“封城”、“封路”、“封街道”、“封社区”等等,雷厉风行的阻断新冠病毒传播路径。
3. 新冠病毒传染能力强:德国的病人 C 、病人 D 和病人A只有 2~4 次接触,就感染新冠病毒并发病。同样的,武汉市2019年11月份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只有个位数,却是很快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形成了疾风暴雨全覆盖的传染态势,世界各国陆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病例。
4. 临床症状消失并不代表治愈:上述一切新冠肺炎传染病的治愈病例,仍然可能具有传染能力,德国病人 A 症状消失 2 天后,仍在痰里检测到大量新冠病毒。武汉的新冠肺炎传染病人很容易传播给身边人,居家隔离的病患者就发生了全家人十多天内陆续感染,全部死了的案例,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常凯一家人全部罹难,就是典型例证。总结一下就是说,新冠病毒传染能力很强,但是德国的几个病例症状都比较轻,甚至没经过“药品”治疗也出现了症状减轻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症状减轻、消失了,并不是等同于治愈,这些患者仍携带大量病毒,需接受不间断的临床观察。
最重要的是,虽然这些病人并无直接证据表明雾化治疗在这几个病例的恢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得不说雾化器治疗对上呼吸道感染确有一定疗效。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我们只能说是深受启发,如果将来有合适的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可以采用雾化来给药,那么雾化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这里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特定药物,而不是雾化这种给药方式。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病疫情,需要的不是“急病乱投医”,而是积极的探索发现。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全体人民都应该保持镇静与理性,不要轻信谣言。
怎么确定适当的“治疗药品”选择呢?唯一合法也最具有医疗保障的,就是中国政府的国家卫健委连续下发的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一切按照这样的“官方确定治疗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进行。在这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都提到了“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雾化吸入)”。中国大陆目前上市的α-干扰素具有多品种、多剂型的特点。如何安全合理地进行α-干扰素雾化治疗?这是医生和药师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毕竟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因素,刺激脊椎动物组织细胞(体外或体内)产生的一种能干扰病毒增殖的特殊蛋白质。它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制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
干扰素依据其来源,主要分为3类:
00001. α-干扰素(IFNα)——来源于白细胞。
00002. β-干扰素(IFNβ)——来源于成纤维细胞。
00003. γ-干扰素(IFNγ)——来源于免疫细胞。
α-干扰素可以提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抗原的表达水平,增加病毒抗原在受染细胞表面的提呈,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受染细胞的识别;同时作用于干扰素受体,激活靶细胞表达蛋白激酶和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等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α-干扰素有20多个亚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α-2a干扰素和α-2b干扰素。
我们进行相应的“雾化药品治疗新冠肺炎”临床医学实验过程中,第一步骤就是剂型选择。中国药学会发布的《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二版)》,列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治疗药品参考清单,涵盖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临床上常用的α-干扰素的剂型及规格,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假单细胞)、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细胞)等。
国内上市的部分α-干扰素注射液中含有防腐剂,比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醇、间二甲苯酚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不宜用于雾化治疗。所以,雾化吸入α-干扰素时应避免使用含有防腐剂的α-干扰素注射液,减少呼吸道粘膜的损害和炎症。
给药装置选择。因此,α-干扰素雾化给药时,建议选择空气压缩式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不建议采用超声雾化的方式。
我们的“雾化α-干扰素治疗新冠肺炎”的第二步,就是必须确定临床医学用法、用量。中国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了α-干扰素的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雾化吸入”。目前,成人ɑ-干扰素雾化的疗程未见医学文献报道,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来决定。在儿童用药方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专家组发布的《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推荐儿童试用ɑ-干扰素雾化吸入,如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注射剂:普通型每次10万~20万IU/kg,重型每次20万~40万IU/kg,每日2次,疗程5~7天。
全世界医学机构关于α-干扰素的临床医学“治疗效果和风险”,过去只有针对流感样症候群的,没有“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医学经验。针对流感样症候群的临床医学公认的普遍性描述如下:
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偶见恶心、呕吐等消化症状。
骨髓抑制:常发于用药2周-2个月后,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等。
精神异常:较为少见,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症状。
其他不良反应:肾脏损害、心律失常、视网膜病变等。
对干扰素及辅料过敏的患者,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的人群,有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禁用。
有过敏史的患者在初次使用α-干扰素时,应严密检测过敏反应。雾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眼睛。
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2-8℃避光保存,不宜冷冻。
国家卫健委下发的8个版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都提到可试用α-干扰素(IFNα)雾化吸入。实际上,IFNα并不是直接杀灭病毒。在自然情况下,IFNα是人类应对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性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同种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形成抗病毒状态,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扩散。从机制上说,干扰素可加强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不同环节,从而起到积极清除病原菌的作用。但IFNα的临床疗效取决于药物用量、用药途径、预防疗程等,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明确。
雾化吸入IFNα药物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有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IFNα-1b和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约为96%,2小时(h)后肺组织中就有IFN分布,以后在肺组织中的含量逐渐增高,保持较高浓度约12h,IFNα基本上在肺中分解代谢。因此,雾化吸入IFNα能够到达肺,并发挥生物作用。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雾化吸入IFNα更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由于我国尚无雾化吸入用IFNα制剂,临床将注射剂型作为雾化制剂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无其他可替代药品的情况下,IFNα的使用应遵循超说明书用药的规定和流程,并优先选择不含防腐剂的注射剂用于雾化吸入。
在这里必须注意:滴眼剂、滴鼻剂、气雾剂、喷雾剂及长效注射用IFN不可雾化吸入。尤其是超IFNα说明书的用药操作,规范很重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的状态,在最新的2020年8月19日中国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还有IFNα,连续性八版都没有真正的规范——超越制药厂关于IFNα说明书的治疗效果。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这里没必要重复性的介绍作者徐群贵另外三篇论文集中精力表达的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C60升级换代产品富勒烯聚磷酸二钠的雾化吸收,具体超越说明书的特殊性用法,占据了雾化治疗新冠肺炎整个配方的主导者地位。其他的食品药品组合进行相应的雾化、呼吸用药,虽然是个好办法,但也有“怎么样雾化?”的技术性差异化问题,实质性缺陷就是制造出来IFNα和富勒烯C60的公司都不知道自己的产品究竟是有什么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呢?至少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治疗新冠肺炎的情况是什么?需要政府和医院来做这些事情,可是政府和医院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成熟的规范。其中,关键是药的组方要好,给药时间选择、前后顺序安排等等,不能说是雾化治疗新冠肺炎方式千篇一律的都要比其他给药方式更好。有疗效,才是硬道理。第一要务,就是要能够治好新冠肺炎病人,我们的口腔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在槲皮素新产品临床医学实验当中,要比雾化吸收的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效果更好一些。
要比我们本文作者徐群贵研究员及其团队更加早一些的探索发现新的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方案,来自于陕西省政府的国有企业陕西药业集团山海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产品山海丹鱼金注射液,依据的理论与实践直接数据都没有,纯粹的就是套用德国医生“雾化常规扼杀病毒的药物”,给新冠肺炎传染病人仅用72小时,就成功治愈4例新冠肺炎病患者。山海丹药业公司的类比推理逻辑是:欧洲权威专家雾化治疗效果好,再有以后连续两天病毒测试为阴性就可以出院了,我们的山海丹鱼金注射液就可以行得通,反正现在是都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山海丹鱼金注射液就可以模仿德国采用的雾化手段直接将杀病毒药物溶液雾化,经口鼻吸入通过呼吸道进入病人肺部,从确诊到治疗,德国的医疗专家仅用了不到72小时,这速度令人惊叹,我们山海丹鱼金注射液试验一下,四五天时间不出问题,也不成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国内的山海丹鱼金注射液而言就是十分重要的“开路先锋”作用。如果这种方法被确定可行,我们的山海丹鱼金注射液或立下大功,接下来有可能会给全中国“抗疫”做贡献,对一些确诊病例进行治疗。于是,山海丹药业公司就找到了“更硬的依据”: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与南开大学药学院团队近日发现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作用的候选分子,其中鱼腥草和金银花均被入选。据此就组织临床医学的有资质医疗专家教授证明:山海丹鱼金注射液由鱼腥草和金银花组成,鱼腥草为“治疗肺痈、肺热咳嗽之要药”,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抗生素”,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咳祛痰、增强免疫力、抗过敏等。鱼腥草对SARS患者有清热、解毒、镇咳平喘功效,表现出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的作用。
山海丹药业公司进一步实施论证,金银花素有“清热解毒第一花”之称,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作用,是中医治疗温病初始之要药,具有药理作用为广谱抗病毒抗菌、解毒、消炎、免疫调节、保肝降脂等作用。金银花的广谱抗病毒作用,不仅对冠状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及腺病毒有确切疗效,对轮状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金银花被人们誉为“植物药中的抗生素”。山海丹鱼金注射液在临床应用30年,通过临床应用证实:山海丹鱼金抗病毒有奇效,具有多环节多靶点抗病毒作用,对变异病毒依然有效。另外早用鱼金注射液对病因未明的呼吸道感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基层缺少常规检查诊断条件下,更具有临床意义。
然后,就是几乎和广告词一样的自诩山海丹鱼金注射液素有“中药雾化第一品牌”之称,在中药雾化推广领域,拥有大量的雾化吸入循证医学研究,是目前所有中药注射液中研究雾化资料最多、疾病种类广的产品,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预防,建议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免疫力差的儿童老人可以应用山海丹鱼金雾化或小喷瓶进行保护性预防及治疗,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有效增强抵抗病毒能力。然而,武汉的新冠肺炎病人临床医学效果并不好,山海丹鱼金注射液素有“中药雾化第一品牌”应声倒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毫不犹豫的把山海丹鱼金注射液从“抗疫”医疗行列里踢出局了。
山海丹鱼金注射液雾化这样的临床医学探索,失败以后令医生们陷入了沉思: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第七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鉴于抗病毒治疗的难度,以及医学界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尚不深入这一事实,2020年2月份全世界都是并无特效药对付武汉新冠肺炎。尽管如此,对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国家卫健委依然在最短时间内出台了一系列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方略和措施,以期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国家卫健委公布用于指导临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其中抗病毒治疗条目中建议:目前没有确认的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此建议一出,雾化吸入疗法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方式之一立刻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山海丹鱼金注射液雾化失败,就全盘否定给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方式,而是应该再认真研究雾化吸入疗法,把重中之重的医学探索放在特效的药品上面。雾化给药是指用专用雾化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粒即气溶胶形式,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吸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道及肺内,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雾化装置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新型网孔式雾化器、智能型雾化器、定量液体吸入器等新型雾化器等。
在临床上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治疗手段,它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无创伤、痛苦小、安全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机械通气、意识障碍或无法使用其他吸人装置的患者。
中国政府卫健委面向全社会广而告之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建议治疗武汉新冠肺炎可采用雾化吸入法给药,就是考虑到雾化吸入的诸多优点,但是在具体实施雾化吸入疗法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
问题一、雾化吸入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这是一定要有专业水准的安全消毒能力。2020年2月份的中国“抗疫”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进一步的恶化了“社区传播”之类途径,相关的讨论也是“武汉肺炎新冠病毒几乎难以被人类短时间战胜”之类说法尘嚣甚上。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但是我们都知道,病毒想要感染人体,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在空气的流通的户外,空气中残留的病毒很快就被稀释,因此很难达到感染浓度,也就是说病毒很难在户外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新冠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时,在有限的医院空间内产生气溶胶可能会污染室内空气,导致医患之间以及患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当然,究竟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我们必须做好做全面的防护措施。因此,采取措施降低新冠肺炎患者在行雾化吸入时的传染性很有必要。
问题二、新冠肺炎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时,如何减少病毒传播?1.雾化药物储存装置、呼吸管路、雾化面罩等设备应该专门专用,使用一次性耗材;2.应选用雾化专用剂型进行雾化;3.医务人员在对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雾化时,应注意严密的个人防护措施:
①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雾化吸入首选定量吸入(Metered-Dose Inhaler,MDI)装置结合储雾罐(也可用MDI接头和延长管代替)方式。
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雾化方式为MDI和小剂量雾化(Small Volume Nebulizer,SVN),亦首选MDI。有创通气患者采用MDI装置进行雾化时,应取下MDI储药罐连接专门的适配器,首选腔式适配器。
③机械通气患者如果采用SVN形式,应选用配备雾化功能的呼吸机进行雾化,以减少雾化过程呼气相的药物损耗,及医护人员的二次暴露。
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出气体推荐在呼吸机环路呼气支加用带吸附功能的过滤器过滤,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造成医务人员的暴露以及对传感器的损害,可以达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雾化治疗结束后及时拆除过滤器,呼气阻力增加时需及时更换。
问题三、新冠患者雾化吸入的常用药物有哪些?2020年2月10日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华中科大同济医院通过整理前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的有效做法和措施,联合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等来汉支援的各家医院共同发布《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力争通过经验总结,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这个《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强调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普通型感染者、重型(无论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或是需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或无创呼吸机通气)、危重型患者都需要进行“α-干扰素500万+灭菌注射用水2ml雾化吸入bid”抗病毒治疗。可见不管是该“共识”,还是我们按部就班的执行国家卫健委“治疗”方案”,都建议α-干扰素作为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药物。此外,抗病毒药物除了α-干扰素,还推荐利巴韦林。只不过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相应的数以百计医院临床医学资料并没有公布。只是强调指出,除了抗病毒药物,还有以下药物可以作为雾化吸入的常用药物。
(中国军队的武汉肺炎治疗方案)
1.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分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和非选择性抗胆碱能药物。根据起效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分为长效和短效。目前临床上用的雾化吸入用支气管舒张剂均为短效。
①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 beta2 agonists,SABA)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AC),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合成,通过舒张气道、稳定肥大细胞膜从而发挥作用。SABA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的特点,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具有协同作用,常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急性喘息。代表药物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②短效抗胆碱能药物。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hort-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SAMA)可通过拮抗M1及M3受体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并抑制黏液高分泌状态。拮抗M2受体则促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支气管收缩,因此部分削弱了拮抗M1和M3受体所带来的支气管舒张作用。SAMA与SABA相比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弱,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更长。代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相关的临床医学专业记录也没有显示在医院和医学院网站上,没有实现全世界的“抗疫”大数据共享,实现人道主义救死扶伤超越国界线,做到大爱无疆。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但是此次新冠肺炎吸取了非典时期的治疗经验,在治疗时慎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短期(不超过3~5天)小剂量使用(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日)。此外,疫情当头,对于ICS的使用,来自抗疫一线的临床医生的建议也很有借鉴意义。一线临床医生胡明在《武汉市肺科医院ICU重症新冠肺炎诊治经验》谈到,约60%的气管插管病人气道糜烂水肿,气道阻力增高。胡医生提出早期使用布地奈德(2mg,2/d)能有效减轻患者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气道阻力,有助于改善供氧条件,减轻患者呼吸困难。
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有效抑制呼吸道炎性反应。采用雾化吸入的疗法可以提高布地奈德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敏感性和亲和力。目前,国内生产布地奈德的几家大厂商(如:正大天晴,长风药业,深圳太太),即将走完审评审批流程,届时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3.抗感染药物: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可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胺类,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β-内酰胺类,氨曲南、头孢他定、粘菌素;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等。此外,选用雾化药物时应始终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幼儿和儿童以及老年患者等。同样重要的是注意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中国医学界对此临床医学实践的初步总结和补充内容是: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它可能存在潜在的交叉感染风险,临床医生应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都有其各自严格的操作流程,希望临床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关键是政府统一垄断性的中国特色“抗疫”方案,一开始就是“强制性、军事化的戒严方式公共管理管制”行为要比医疗更加突出,相应的国家拨款更多,防范民怨沸腾的反政府倾向,要比防范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加被放在第一位。相关的政府发布治疗武汉肺炎的医学方案都没有建立在充分了解新冠病毒及其感染途径的基础上,更没有医学理论探索和临床医学发现的资料公开、透明及其支持全国医护人员集思广益,提供解决武汉肺炎治疗困难的开放式平台,没有围绕着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百家争鸣和学术界百花齐放。这是中国公共管理、应急管理、疾病控制的全方位体制错误,和中央集权制度决策错误,也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官府最大的失误,迫使医护人员不得不受制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治疗武汉肺炎方案,在创新、探索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压力。
这方面最令人不安的,就是中国式官府强制力与新型冠状病毒一样的让医护人员无所适从,不能静下心来全力以赴抢救病人,第一反应就是“自保”,避免被中共政权的贪官污吏坑害(例如李文亮医生等人受到了中共纪检监察机构、警察机构的训斥和迫害),尤其是防护设备被中共集团的贪官污吏霸占优质产品,医护人员缺乏防护用品,造成了医护人员被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概率最大,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人群。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率集中在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病患者身上。这就是武汉新冠肺炎不仅对普通人影响很大,对于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一次挑战,重点人群就是有慢阻肺、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或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可居家进行少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雾化以缓解症状。
2020年1月10日是我们全方位开展富勒烯聚磷酸二钠、槲皮素、姜黄素、鹅茶素、葡聚糖等等进行雾化治疗武汉肺炎病人的时间点,可是中国官府垄断性的传染病疫情管理系统没有给予武汉其他先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资料和临床治疗遭遇问题的信息共享,更不允许公开的医学界讨论治疗方案不同意见。当时只有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2012年英国和沙特阿拉伯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案例之类资料,以及相应的《2012年国家卫计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治疗方案》,针对武汉肺炎病人在医院十分稀缺的临床医学信息和我们的病例分析,认定以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与武汉肺炎病例差距明显,必须探索发现新的治疗方案。2020年1月15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主持召开全国新冠肺炎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据说出台了文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试行)》,可是并没有在各级政府包括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官方网站公布,基层医院没有全面实施的政策可操作性,只能是因地制宜抢救病人,自己探索治疗方案。七天以后的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才面向全国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同样的没有临床医学的专业化详细信息,伴随着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疫情大爆发,浙江省、黑龙江省乃至于东北三省、北京市、新疆等地的新冠肺炎传染病疫情局部爆发,中国实施类似于武汉2020年1月23日突然“封城”、封路、封街、封社区、封家门、封单元楼口的强制性举措,隔断新冠病毒的传播人群接触条件,要比真正的医院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能力,显示出来更大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剥夺居民行动自由度的有效隔离,在中国大陆要比科学防护、规范治疗“武汉肺炎新冠病毒感染病患者”的给予“抗疫成功”贡献度,至少要高50%以上。这就是说,在中国“抗疫”的效果上,控制疫情的50%以上效果来自于剥夺公民的自由度,医疗用品防护的贡献度在30%左右,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人的医院(包括方舱医院和其他的常设医院)只能说贡献度在20%,治愈率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新冠肺炎病人来说,只有50%或者说更低一些。关键是轻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们,在方舱医院一定要控制好,升级成为中度感染疫情的病人比例不能超过20%,决定性的环节就是控制住“中度感染新冠肺炎传染病人变成重度病患者”的比例,这种比例不能超过30%,尤其是重度病人变成病危人员的比例不可以超过30%,否则就会让医院的死亡率令人恐惧。
因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累积的新冠肺炎病人数量级”,或者说治愈率的考验期叫做“后遗症”存留多长时间?治愈以后的人们,是否核酸检测复阳率,能够保持在5%以下,至少不超过10%呢?原因是英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称,约75%的新冠幸存者在清除病毒几个月后仍会出现症状。据中国以外的媒体BGR报道,一些医生警告说,即使在清除病毒后,新冠症状在治愈者的身上,也会挥之不去。来自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约75%的新冠肺炎幸存者在几个月内仍会出现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过度疲劳和肌肉酸痛。医生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所谓的 “长期COVID ”症状,但他们正在继续对患者进行研究,努力想出可能缓解这些COVID-19副作用的疗法。
(雾化食品药品治疗武汉肺炎病患者的控制中心)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川普的“抗疫”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也公开的详细介绍了一种在越来越多的COVID-19康复患者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福奇的说法,多达三分之一的新冠患者的症状会持续数月。“当我们说‘无需住进医院的年轻人没事,让他们感染吧,没关系’时,我们最好小心。不,这是不行的,”福奇在此之前也说过,“在那些年轻和其他方面健康的个体中,”福奇补充说,“他们不需要住院,但确实生病了,症状足以在床上躺上一周或两三周,然后好转,他们清除病毒。但可能他们有几个星期的残留症状,有时甚至持续几个月。”
不足为奇的是,这种“疫情”年轻化感染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美国。世界各地的COVID-19患者,都有可能经历一种所谓的 “长期COVID ”症状。来自英国的一项新研究称,约75%的患者在清除病毒几个月后仍在遭受新冠症状的困扰。据Sky News报道,来自布里斯托尔南米德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是研究该病长期影响的项目的一部分,他们研究了110名出院的患者,发现其中81名患者在康复后的12周内仍有COVID-19症状。这是在一个更大的163名患者队列中,其中19人死亡。其他人没有参加三个月的检查。这个专业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解释说,呼吸困难、过度疲劳和肌肉酸痛,是疗养、康复期间新冠肺炎病人报告的症状之一。许多人最终在常规的日常工作中挣扎,如洗澡、自己穿衣都太不利索,或回去工作也显得手脚不灵活,力不从心。
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遇到大多数患者的新冠肺炎传染病治愈以后“反馈”报告说,最初的一组症状就是浑身无力没精神,康复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人的时候,就会发现治愈了的人依然如故的就会发烧、 咳嗽和失去嗅觉,必须改善这种“病态”的治愈者,他们应该说都是“亚健康”走向慢性病的人。此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出现明显的肺部并发症,如肺组织的疤痕或功能降低。需要在医院接受氧疗的患者的肺部在特定的测试中出现了变化,包括肺部扫描和肺功能测试。这样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因为医生没有为生活质量受到病毒显著影响的患者提供答案。“关于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这项研究让我们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至关重要的新认识,并将帮助我们为这些需求做好准备,”Rebecca Smith医生告诉Sky News。
英国医疗行业专家的这个报告指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出现“长期COVID ”症状,报告提供了一个医学界的例子。31岁的医生Jake Suett博士在COVID-19感染中幸存下来,并且没有任何潜在的病症。然而他也在应对患病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发烧和注意力问题。“我做洗漱或在屋里走动时还是会喘不过气来,”NHS的医生说。“我花了三天时间,只是在床上喘息,我真的以为自己会死,这非常令人痛苦。从那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好转不多,只是非常非常缓慢,我也出现过肠胃症状和四肢酸痛的症状。
这样的情况证明,新冠肺炎传染病疫情的“重症病人”形成过程无法让医院及时、准确的识别,全世界的医学都搞不清楚任何一个人成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发生条件,无法提前检测出来,做不到具有“靶向”锁定能力的“准确性预防”,使得围绕着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都显得不具有“阻断新冠病毒感染进入人体”的因果关系。于是,医学界的专业化“预防新冠肺炎病毒传染”的医疗手段,都不如那种与“医院”、“医疗”、“医学理由”没什么因果关系的“警察强制性剥夺公民自由进入社区以及其他公共厕所的权利”之类践踏人权的政府举措,反而成为最行之有效的“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方式方法。就这样的让专制主义独裁者国家容易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自由自在的民主宪政三权分立制度和言论自由那些国家,最容易成为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灾区。民主宪政和人权、自由被“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给利用来有利于疫情传播,引起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方式的剧烈争议:是否需要邮寄选票?美国总统川普坚决反对,美国民主党作为在野党却是竭力主张“邮寄选票”,双方的争吵不休,就像围绕着“复工”、黑人弗洛伊德事件发生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跑到大街上聚会游行示威,究竟是否不利于“抗疫”呢?等等争论一样,缺乏专业化的调查和判断,一味地在搞情绪化、门外汉的说法大比拼。这是美国对于新冠肺炎传染病疫情大爆发事件缺乏理智、冷静思考及其舆论表达,党派的局限性言论淹没了第三方观点,没有了旁观者清的睿智解决尝试。
这是2020年世界各国应对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时候,公民社会和官方都不成熟的“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表现出来巨大失当,或者说这就是以生命和健康作为代价,迫使我们痛定思痛,纠正“抗疫”工作一开始就发生的错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德国2020年2月11日确诊病例数已增至16人,其中14人均来自同一家德国公司,根据德国的公开新闻介绍,这家公司是因为有一名中国员工曾前往武汉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而后从中国又前往德国公司进行工作业务交流,导致和她有接触的人被传染。另外2人,则是来自德国的武汉撤侨人员。德国对德国国内的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均采取了欧洲权威专家提出的雾化治疗手段,对于早期的确诊患者,德国新闻报道:德国的医疗专家仅用了不到72小时对确诊的4例新冠肺炎,在使用雾化治疗手段,目前这几人已经没有症状。雾化治疗能否为新冠肺炎带来转机?雾化治疗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武汉肺炎团队”下定决心搞清楚德国是怎么样治疗的?是否在今后的“防疫、抗疫、治疗工作”当中可以推广使用?德国这次被传染的患者中,有14人都在德国慕尼黑,他们均被收纳至Schwabing慕尼黑诊所,该医院设有一个专门为高度传染病患者隔离的站,即所谓的HoKo-Unit。
德国权威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对外指出,德国此次使用的治疗新冠肺炎手段为“雾化”,顾名思义就是将治疗的药物溶液雾化,然后经过口鼻呼吸进入呼吸道抵达肺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根据医学界的信息平台丁香园发布的内容——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对此次负责治疗和预防隔离的慕尼黑医学专家Clemens Wendtner教授进行专访时,对方表示本次采用的喷雾疗法,仅是一种常规的帕里吸入法(PARI-Inhalation):使用 0.9% 的盐水和一种叫 ß2-Mimetika 的干扰素物质,而后者主要功能是抑制感觉神经、抑制咳嗽,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在临床上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可显著减少副作用。除此之外,并没有再添加任何抗病毒成分(如 HIV 药物),更非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灵丹妙药」。也就是说,医院使用常规的雾化器,给患者雾化吸入了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雾化治疗能够解决和缓解的只是症状,而并不是治愈和杀死新冠肺炎病毒。但雾化治疗对于上呼吸道疾病和感冒咳嗽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在德国,很多家庭都会自备家用雾化机器。那么,雾化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药品,才可以对症下药,行之有效呢?这是德国医生并没有解决的问题。
只不过我们发现了德国家庭常备的雾化机有什么用?家庭雾化器在国外几乎是家家都常备,非常普及。参考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所谓雾化,是一种治疗的方式,通过仪器将药物分解成直径很小的微粒(直径3~5μm为佳,这是选雾化器时的关键点),通过呼吸进入到呼吸道及肺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欧美国家的家庭,对于孩子或者是自己的小感冒,都奉行不打针不吃药的原则,使用雾化,可以更快速的缓解咳嗽,咳痰,还有喘气的症状。雾化治疗有以下优势:简便易行,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
雾化治疗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常见病、流行病,对于老人、孩子来说,使用安全,效果明显。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通过正规途径进行设备的购买,产品品质要有保障;
2、 明确患者用药的种类,使用的具体剂量,必须遵循医嘱;
3、 特别注意:12岁以下儿童的雾化用药WHO组织有明确推荐;特别是在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又恰逢中国特色的倒春寒,冬春交替的易感冒时期,我们就建议老人孩子之类的“易感染”人群不要去医院“排队”,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因为武汉市的很多医院都有发热门诊,在接待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太多病人,容易发生感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而且医院里的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当中就是浓度高,传染更广泛。如果在家里有感冒、咳嗽,病情并不严重,可以使用雾化器来尝试自己治疗。
家庭型的医疗保健雾化器,一般分为三种:1、喷射雾化器:药物利用度高,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治疗方式。2、震动筛孔雾化器:优势安静无噪音。3、超声雾化:因其药物分解颗粒大,药物稳定性差等原因。
我们当时侧重于推荐了网孔式雾化器,手持便携,宁静雾化。其能把药物的微颗粒打成直径3-5微米。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是直接到下气道,直达新冠病毒感染的患处,充分吸收,效果比较好。
这方面的欧美发达国家病患者在居家隔离、治疗过程中,使用雾化给药的关键还是选择什么样的药物?实践证明中国政府推荐的药物都没有显著性效果,外国医疗专家和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们的推荐药物都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迫使我们下决心抛弃他们的选择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探索发现,另辟蹊径,治疗新冠肺炎病人。
三、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方案不确定性令人莫测
正在新冠肺炎传染病超越了武汉市以后,蔓延成为全球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后,世界各国的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的危机时刻,2020年6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被广泛使用的廉价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以帮助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这是一个“重大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第一种被证明可以降低需要氧气或呼吸机支持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的治疗药物。”
谭德塞激动的说:“这是一个重大消息,我祝贺英国政府、牛津大学以及英国很多医院和病人为这一拯救生命的科学突破做出的贡献。”世卫组织称,英国研究人员与世卫组织分享了关于试验结果的初步见解,“我们期待着未来几天的全面数据分析。”该机构补充称:“世卫组织将协调一项元分析,以提高我们对这一干预措施的总体认识。 世卫组织的临床指南将被更新,以反映该药物应如何和何时在COVID-19病例中使用。”
根据牛津大学周二公布的实验结果,对于需要借助呼吸机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地塞米松能够将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一,对于需要吸氧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可将死亡风险降低约20%,何况地塞米松是一种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的廉价药物。据一位英国研究人员称:“只需不到50英镑(约合人民币445元),就可以治疗8名患者并挽救生命。”
但不论是英国BBC的报道,还是牛津大学的新闻通稿,都没有提及“副作用”的情况。美国CNN则在采访相关研究人员时问及了这一情况,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报告严重的副作用”和“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即便如此,美国媒体对于这一发现的兴奋度,似乎还是没有英国媒体那么强烈。其中,美国《纽约时报》反而在其报道中多次指出,不少美国的医生还是很担心地塞米松的副作用,不少专家也呼吁对这个“初步临床结果”保持谨慎,并要求牛津大学拿出详细的数据。
《纽约时报》称这种谨慎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科研人员由于对新冠肺炎的研究太“急于求成”,反而导致自己的发现出现了漏洞,并出现了撤回论文的情况。我们的医疗团队认为,2003年SARS病毒感染的临床医学最大教训,就是大量使用地塞米松,造成了股骨头坏死的严重后遗症。治疗非典型性肺炎的这种状态,使得治愈率掩盖了病人成为残疾者的事实真相。地塞米松导致骨头坏死,是最突出的副作用,我们必须防止。我们的临床医学实验也证明,地塞米松不仅不能预防新冠肺炎,而且对于轻症也没有效果。对于中度感染者、重症病人倘若滥用,反而会导致各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放弃了地塞米松治疗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方案,还是坚持自己的探索。
这种探索也不能完全彻底的背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毕竟这里面有法律责任和医疗事故的避险问题,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于武汉肺炎的危重病人治疗,按照国家的诊疗方案选择了替代地塞米松的抗疫雾化药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具体产品是国药准字号的米乐松,作为免疫抑制剂作用、感染易感性增高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它的副作用就是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掩盖感染的一些症状,而且在皮质类固醇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感染。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减弱抵抗力而无法使感染局限化。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由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或蠕虫生物体的任何一种病原体引发的感染,可能与皮质类固醇的单独使用或者它与其它影响细胞或体液免疫、或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有关系。这些感染可能是轻度的,但也可以是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随着皮质类固醇剂量的增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同样的对于已知患有或怀疑患有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如类圆线虫(蛲虫)感染,可能会导致类圆线虫高度感染及伴随广泛幼虫迁移的散播,常常伴有重度的小肠结肠炎和潜在致命的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应非常谨慎的使用皮质类固醇。正是如此,我们并没有把地塞米松在遏制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治疗上那么一点点“缓解”作用,也全盘否定,而是考虑到这样的一点功能,寄托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米乐松:
米乐松剂量 = 地塞米松剂量 ×5
皮质类固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报告了其有益的和不利的效应。近几年治疗传染病人的临床医学实践证明,补充皮质类固醇显示对那些表现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确诊感染性休克患者是有益的,但是,并不推荐常规用于感染性休克。一项对短期高剂量皮质类固醇应用的系统综述并不支持其使用。然而,荟萃分析和一项综述建议,较长疗程(5 ~11天)的低剂量皮质类固醇可能会降低死亡率。
禁止对正在接受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量治疗的患者使用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可能可用于正在接受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量治疗的患者,但是这种疫苗的反应可能会被减弱。这表明,正在接受非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量治疗的患者可接受适用的免疫接种程序。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作用广泛,不仅为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调控所必需,且具有调节钾、钠和水代谢的作用,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米乐松®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临床适用于多种疾病。在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以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主要的治疗效果,集中在以下的疾病临床医学病例上:
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的治疗等。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
3.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
5.肾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和部分间质性肾炎等。
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
9.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种类众多,涉及多个专科,许多疾病如严重的荨麻疹等,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10.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脑损伤等。
11.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12.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这是中国卫生部2011年2月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经过了五年以上的持续性检测考验,还是值得信赖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首选,医学界有一致性的评价,也是国家四类新药,中国大陆的国内首仿品种,国内外领先工艺,国家专利产品,有效期最长,制造商国药集团是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起草单位。同时,也是国家医保产品,国家685基药,新农合报销药品,2018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内分泌及激素类优秀产品品牌,唯一上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唯一的3年有效期药物,脂溶性最佳、受体亲和力最强,起效最快,无需苯甲醇助溶,疗效更安全,副作用更小。无需肝脏转化,直接起效,可用于肝损患者。并且,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被政府认定为全科用药(呼吸科-哮喘、儿科、消化科、感染科、内分泌科、血液系统疾病科、皮肤科、骨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神经科、普外科、肿瘤科、肾病科),适用于某些内分泌失调的疾病的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
1、抗炎治疗:风湿性疾病:作为短期使用的辅助药物(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或危重期),用于:创伤后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引发的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个别患者可能需要低剂量维持治疗);急性或亚急性滑囊炎;上踝炎;急性非特异性踺鞘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2、胶原疾病(免疫复合物疾病):用于下列疾病危重期或维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全身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古德帕斯彻综合症(Goodpasture′sSyndrome)。
3、皮肤疾病:天疱疮;严重的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剥脱性皮炎;大疱疱疹性皮炎;严重的脂溢性皮炎;严重的银屑病;蕈样真菌病;荨麻疹。
4、过敏状态:用于控制如下以常规疗法难以处理的严重的或造成机能损伤的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血清病;季节性或全年性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样输血反应;急性非感染性喉头水肿(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
5、眼部疾病:严重的眼部急慢性过敏和炎症,例如:眼部带状疱疹;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扩散型后房色素层炎和脉络膜炎;视神经炎;交感性眼炎。
6、胃肠道疾病:帮助患者渡过以下疾病的危重期;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治疗);局限性回肠炎(全身治疗)。
7、呼吸道疾病:肺部肉瘤病;铍中毒;与适当的抗结核化疗法合用于暴发性或扩散型肺结核;其它方法不能控制的吕弗勒氏综合症(Loffler’sSyndrome);吸入性肺炎。
8、水肿状态:用于无尿毒症的自发性或狼疮性肾病综合征的利尿及缓解蛋白尿。
9、免疫抑制治疗:
(1)器官移植:治疗血液疾病及肿瘤。
(2)血液疾病: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仅允许静脉注射,禁忌肌内注射);成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成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再生不良性贫血。(3)肿瘤:用于下列疾病的姑息治疗;成人白血病和淋巴瘤;儿童急性白血病。
10、治疗休克:继发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的休克,或因可能存在的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而使休克对常规治疗无反应(常用药是氢化可的松;若不希望有盐皮质激素活性,可使用甲泼尼龙)。对常规治疗无反应的失血性、创伤性及手术性休克。尽管没有完善的(双盲对照)临床研究,但动物实验的资料显示本品可能对常规疗法(例如:补液)无效的休克有效。同时请参阅【注意事项】中的“感染性休克”部分。
11、其它病症:(1)神经系统:由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和(或)手术及放疗引起的脑水肿;多发性硬化症急性危重期;急性脊髓损伤。治疗应在创伤后8小时内开始。
(2)与适当的抗结核化疗法合用,用于伴有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趋于阻塞的结核性脑膜炎。
(3)累及神经或心肌的旋毛虫病。
(4)预防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12、内分泌失调: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以上疾病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为首选药物,如有需要,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与盐皮质激素合用。)已知患有或可能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的患者,在手术前和发生严重创伤或疾病时给药。先天性肾上腺增生;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癌症引起的高钙血症。
米乐松与其他糖皮质激素作用对比:
1.米乐松对比氢化可的松。具有更强的脂溶性、更弱的盐皮质激素作用(减轻水钠潴留),起效更快,抗炎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5倍。
2.米乐松对比强的松。具有更强的脂溶性、更强的抗炎活性,起效更快,无需肝脏转化直接发挥作用
3.米乐松对比强的松龙。具有更强的脂溶性、更强的抗炎活性,起效更快。
米乐松与地塞米松的对比
4.米乐松对比地塞米松。具有更强的脂溶性,起效速度更快,对HPA轴抑制作用弱、时间短,具有更小的胸部肌肉毒性,疗效更安全,副作用更小。
5.米乐松与地塞米松剂量换算:
米乐松剂量 = 地塞米松剂量 ×5
我们进行雾化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国内、国际企业产品情况的临床医学对比,也是比较好的。重要的是米乐松品牌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必须注意配伍禁忌:
☆ 人血丙种球蛋白
☆ 果糖二磷酸钠
☆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 注射用复合维生素3(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
☆ 维生素B6
☆ 禁忌症:患者对牛乳蛋白过敏者禁止使用米乐松,尤其是儿童患者。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公司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纳(米乐松®)是全球甲泼尼龙唯一的三年有效期的首仿产品,也是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治疗措施药品。
2020年1月30日,根据工信部及国药集团部署要求,国药现代迅速行动,紧急部署子企业国药容生做好新列为中央医药战略储备品种的抗疫急救药品“米乐松”(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储备工作。国药集团还在2020年“抗疫”过程中接到了中央药品战略储备的指令,加紧组织被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的重型、危重型病例急救用药“米乐松”(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生产储备,紧急调配了两个规格1250件,共计125万支“米乐松”,并设立储备专区,确保顺利完成抗疫药品储备。
这种可以雾化使用的甲泼尼龙是细胞色素P450酶(CYP)的底物,其主要经CYP3A4酶代谢。CYP3A4是成人肝脏内最丰富的CYP亚家族中占主导地位的酶。它催化类固醇的6β-羟基化,这是内源性的和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基本的第一阶段代谢。许多其它化合物也是CYP3A4的底物,通过CYP3A4酶的诱导(上调)或者抑制,其中一些(以及其它药物)显示能够改变糖皮质激素的代谢。CYP3A4抑制剂——抑制CYP3A4活性的药物,通常降低肝脏清除,并增加CYP3A4底物药物的血浆浓度,例如甲泼尼龙。由于CYP3A4抑制剂的存在,可能需要调整甲泼尼龙的剂量,以避免类固醇毒性。CYP3A4诱导剂——诱导CYP3A4活性的药物通常增加肝脏清除,导致CYP3A4底物药物的血浆浓度降低。同时服用可能需要增加甲泼尼龙的剂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CYP3A4底物——由于另一个CYP3A4底物的存在,甲泼尼龙的肝脏清除可能受到抑制或者诱导,需要调整相应的剂量。使用任一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在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更容易发生。非CYP3A4介导的影响——与甲泼尼龙发生的其它相互作用和影响还可以查看更多的具体细分数据,可以发现与甲泼尼龙发生相互作用或影响的最常见的、临床上重要的药物清单和说明。
雾化给药的“化合”是伪概念,我们的临床医学实验证明,“雾化”的过程中,如果是几种药物,就不会产生相同的“雾化率”,也不会在“雾化”的过程中发生足够的化学反应,不能产生新的物质。我们强调指出的是配伍禁忌,为了避免相容性和稳定性问题,建议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其它那些经由静脉注射给药的化合物分开进行给药。那些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溶液中物理不相容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别嘌呤醇钠、盐酸多沙普仑、替加环素、盐酸地尔硫卓,葡萄糖酸钙、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顺苯磺阿曲库铵、甘罗溴铵、异丙酚。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溶液以及它与其它静脉注射剂药物混合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取决于混合溶液的pH值、浓度、时间、温度以及甲泼尼龙自身的溶解性。因此,为了避免相容性和稳定性问题,建议无论是通过静脉药物腔室进行静脉注射,还是作为“piggy-back”溶液静脉输注,都尽可能的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其它药物分开给药。雾化给药,与注射用药的配伍禁忌,是一致的。
我们的临床医学实践当中,雾化的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溶液治疗新冠肺炎传染病人效果不突出,延缓不过来重症病人成为中度感染者。这方面的临床医学探索最引人注目的差异性现象,就是围绕着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的组合用药,没有临床医学大数据可以证明:羟氯喹可使病毒从L型(烈性)转为S型(弱性)。有一种说法是RNA正—反—正复制过程中,因羟氯喹喹啉的占位,会诱导大量病毒的基因变异。对于新发端的烈性病毒,可以加速其毒性弱化的过程,更快提升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容性。亦即促使病毒自己治疗自己,以适应新宿主环境。我们在临床医学实验当中,并没有发现这种机制,毕竟硫酸羟氯喹的“纳米级作用进入新冠病毒基因发生挤占效应”还没有铁证如山证据,相应的治疗机制在控制“中度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病情,使得普遍性转变成为“轻度感染者”的作用机制,临床医学还真的是没有显著性证据,至少是“可视化”的观测或者检测报告还没有任何公布信息。
即便是羟氯喹、阿奇霉素、硫酸锌一起雾化,效果并没有显著性改变。三种药物使用于口服,也没有发现羟氯喹毒性的减少趋势和普遍性,不能改变长期用药羟氯喹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心肌病。尤其是羟氯喹静脉给药,倘若再合并其他增加氯喹心脏不良反应风险的药物或疾病,可以增加心脏毒性的风险。医生要严格限制用药人群和合并用药,存在QT延长危险因素(包括低血钾)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考虑到氯喹半衰期较长,即使停止氯喹治疗后也要注意观察,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们并没有局限于自己团队的临床医学实践,同时检索了世界卫生组织个案病例安全报告全球数据库(VigiBase)氯喹引起的致死性心脏不良事件,对报告信息充分(VigiGrade完整评分≥ 0.80或附有详细的原始报告)的案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不良反应分类编码采用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2.1版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当时我们发现截至2020年2月23日,VigiBase数据库中共有45份氯喹致死性心脏损害报告,来自16个国家,30份报告信息充分。30份报告中20例为氯喹单次大剂量用药出现的致死性心脏不良事件,17例为过量用药(15例自杀或怀疑自杀,2例幼儿误服药物)导致,3例为临床用药;18例(90%)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6例心电图显示QRS波延长/QT间期延长,4例合并严重低血钾。30份报告中10例为氯喹多次用药引起的致死性心脏不良事件,4例使用氯喹时间为23 d~2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心搏骤停或心肌梗死;6例使用氯喹时间为20个月~29年,均出现心肌病,3例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为氯喹所致。
我们注意到新冠肺炎病人的遗体解剖发现,心脑血管的受损程度与肺部感染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但是死于心脏受损和肺部感染的“最直接死因”,值得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在选择治疗新冠肺炎的用药之时,一定要尽力避免那些容易造成“心脏死亡”的药物。而羟氯喹恰恰是具有这种威胁的药物,使得我们在看到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信息以后,立即查看羟氯喹对于心脏伤害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截至2020年2月23日,VigiBase共收集到来自80个国家上报的、有效成分为氯喹的药物为怀疑用药或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5 741份,27个SOC均有涉及。报告例次居前10位的SOC分别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1 804例次)、胃肠系统疾病(1 421例次)、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 233例次)、眼器官疾病(698例次)、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665例次)、精神病类(484例次)、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348例次)、心脏器官疾病(331例次)、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303例次)及各类检查(277例次)。报告例数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994例,17%)、法国(672例,12%)和英国(625例,11%)。致死性不良事件报告122例,占上报总不良事件报告数的2.1%,涉及21个SOC,报告例次居前10位的SOC依次为心脏器官疾病(46例),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39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3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22例),精神病类(19例),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14例),各类检查(11例),胃肠系统疾病(10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9例)和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9例)。
正是如此的全世界数据,使得我们对于羟氯喹的使用非常谨慎小心,毕竟心脏毒性是氯喹引起致死性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单次大剂量(中毒)氯喹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长期用药主要表现为心肌病。静脉给药、合并其他增加氯喹心脏不良反应风险的药物或疾病可以增加出现心脏毒性的风险。
及时性查阅全世界的权威医学信息和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发性认识就是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及其CoViD19(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二型),与迄今为止遇到的其他冠状病毒传染病完全不同,例如SARS病毒引发的非典型性肺炎,都不可以套用治疗方式。我们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死率并不高,可是传染速度太快的情况出发,进一步发现危险人群居然是那些不在意隔离和不注意营养保障的中青年人,他们从轻度感染者很容易变成中度感染的病患者,即便是年轻人感染以后仍然会留下来后遗症。这就是流感化传播的新冠肺炎,需要一年一度的打疫苗,并且要求新冠肺炎病毒不发生严重性变异,否则就会让疫苗严重滞后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倘若要让新冠肺炎就像普通感冒那样,让人体免疫力解决问题,有一个严重的误区,那就是认定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临床医学的证据不足,局部地区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居高不下,例如意大利和非洲有些国家的情况,需要进行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不可草率下判断。
我们另一个聚焦的角度,就是全球化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在2020年6月份就开始了无症状感染者激增的状态,或许是全人类的检测技术提高了,批量化的发现了以前没有能够发现的许多“无症状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贻误战机,造成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这方面的中国上海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专家组长张文宏医生也说了,只要能做到预防工作的几点,得病概率接近为零:1你的生活环境周围是否有感染者?2戴口罩,不拿手按电梯按钮、抓住超市门把手或者门帘等等“容易存留新冠病毒”的地方。3不要用手摸你自己眼睛嘴巴鼻子,进门先洗手消毒以后在吃饭。抵御病毒,增强自身免疫力是关键,张文宏医生说:病毒感染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启动,如果不给充足的营养,我们的淋巴细胞就没有能量,到最后抗疫失败的概率就很高,粥可以喝,但是主要多喝牛奶,吃鸡蛋,即使胃口不好,也得吃东西。
我们强调指出,生命在于运动,人们身体锻炼也很重要,必须要动起来,就像健身操、中国武术(非技击类型)、轻音乐伴舞(并非广场舞)等,才可以提升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人是铁,饭是钢,每顿都得吃好了,不要让垃圾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坑害青少年。即使你有时候的胃口不好,也要吃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能量。对于加班加点“抗疫”的医护人员之类比较劳累的劳动者来说,首先要进行充分的休息,因为睡眠也很关键,休息好免疫力才会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是保护我们身体最强的“战士”,免疫力提高了,疾病自会远离你。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于雾化给药的技术性说明,区分家庭型雾化给药器和医院专用类型的设备,我国(中国)以及全世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医疗器械划分标准,还有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太多工作要做,或者说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给药装置有3种:超声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射流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α-干扰素为基因重组蛋白,同时多数剂型辅料中含有白蛋白,遇热可能发生变型。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版)》指出,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雾化释出比例,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其工作机制是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负压带动液体或其他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可以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与振动筛孔雾化器均可满足蛋白质类药物雾化要求。
我们对于雾化器的进一步智能化、串联式升级换代,是要把病人吸入雾化食品药品的具体数据全部实时记录,特别是雾化药物进入人体以后的应激反应信息——病人的全部生理变化数据,实时收集并且自动化的进行会诊建议。这是雾化食品药品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全球化远程医疗信息共享高科技,超越主治医生团队的医术局限性,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突发性死亡”,更多的避免中度感染者变成重症,更普遍的避免轻度感染者成为中度感染者,能够从提升人体抵抗力的角度,激发病患者的自愈力来倒逼新冠肺炎成为“自限性”疾病,一步步把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内断绝复制的链条,把新型冠状病毒一点点的被人体自身免疫力遏制、扼杀,形成人类的抗体,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是必然的。
四、雾化食品药品组合配方,回答人类怎样才能强大到可与病毒长期共存?
从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富勒烯C60进入人类健康事业以来,相应的临床医学探索有了重大发现:富勒烯升级换代产品富勒烯聚磷酸二钠主导下,医用大麻和槲皮素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几率70%-80%,医用大麻和槲皮素、鹅茶素、姜黄素、葡聚糖、干扰素等雾化组合配方提升人体抵抗力,足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酿成的传染病。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完全彻底的改变中医药以毒攻毒之类的传统优势,而后来的“禁毒”观念扼杀了“变毒为宝”的思想力量。大麻二酚CBD可大幅度降低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概率70%-80%,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内的ACE2受体通道时,70%可以被大麻二酚CBD封锁。据《Macleans》杂志报道,加拿大病毒学家Michel Chretien和刚果科学家Majambu Mbikay在蒙特利尔的实验室提出一个理论:檞皮素(Quercetin)对于抵抗COVID-19病毒有显著效果。大麻二酚与槲皮素、姜黄素的综合性配方,在富勒烯聚磷酸二钠引导作用下,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成效显著。而且,对于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能力成效显著。
我们在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临床医学实践当中,使用的都是可以雾化的食品药品,其中的大麻二酚(以下简称CBD)是水溶性新产品,不同于现在流行的CBD油。确实,常态化的CBD都是油性的存在,是药用植物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取自雌性大麻植株,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具有抗痉挛、抗焦虑、抗炎等药理作用。中文名:大麻二酚。英文名:Cannabidiol(简称CBD)。性 状:淡黄色树脂或结晶。简 介:大麻二酚(以下简称CBD)是药用植物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取自雌性大麻植株,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具有抗痉挛、抗焦虑、抗炎等药理作用。2020年4月,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University of Lethbridge、医用大麻研发公司Pathway Rx、大麻素研发公司Swysh Inc.针对13种大麻二酚CBD含量较高的大麻植株开展合作进行研究有重大医学发现。
槲皮素是黄酮类化合物,又名栎精,槲皮黄素,溶于冰醋酸,碱性水溶液呈黄色,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它可作为药品,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栎精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槲皮素不溶于水,故导入亲水性基团增加溶解性,便于吸收,从而增强其药理作用。合成的槲皮素氧乙酸赖氨酸盐,水溶性增加。经临床试验证明,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循环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高疗效。根据中国央视科教频道采访邢念增医生的报道,在美国,槲皮素治疗前列腺癌已是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买到。但在中国,还没批准该药物作为前列腺治疗药物。槲皮素可以阻断雄激素对激素依赖型的人类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雄激素的作用被阻断后,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会延缓或停止。洋葱、苹果、红酒、绿茶中含有大量的槲皮素,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多食用。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槲皮素具有抵抗病毒的行之有效积极作用。
最重要的是,大麻二酚与槲皮素、姜黄素的综合性配方,明显的能够提高人体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再加上富勒烯聚磷酸二钠引导作用,扼杀新冠肺炎病毒的效果显著。在其他方面,也形成优化组合的优势,譬如槲皮素明显提高了祛痰、止咳作用,并平喘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显著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一)、确认病毒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必须首先穿透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接管细胞的生化器官以后,才可以自我复制。所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是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孔。细胞膜主要包含蛋白质分子,这些功能性蛋白质分子分为糖蛋白、转运蛋白和受体蛋白,主要负责细胞膜和外界的物质交换和通信。因此病毒入侵细胞,需要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结合。在正常情况下,受体蛋白识别细胞外部的化学物质传递的信号,并且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启动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所以,通俗的话来讲,受体蛋白质是细胞内与细包外联络的烽火台、通信基站。病毒融合蛋白,会寻找这个通信基站,融合蛋白与受体蛋白结合之后,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其结果就是细胞膜的连续性被打破,由此形成了一个小洞,这个洞就是病毒入侵细胞的缺口。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ACE2蛋白质。ACE2全称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广泛存在。当病毒通过飞沫等形式进入人体时,ACE2蛋白质变成导火索,为病毒细胞提供寄宿通道,进入“小洞”,从而使病毒安营扎寨。
二)、找到病毒切断根源。研究人员发现,大麻二酚CBD能够通过降低和调节患者体内的ACE2蛋白质水平来影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在病毒入侵初期降低感染几率70%。
大麻二酚CBD能够在病毒入侵后,迅速抓住ACE2蛋白质,通过不断地分子刺激和相互作用,调节这种酶受体结合结构和序列,从而降低其活性,阻挠病毒传递速度和强度,降低感染风险70%-80%。也就是说,大麻二酚CBD并不是能够抵抗病毒,而是切断了病毒在人体内扩张的通路,从而达到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三)、发挥CBD最大医疗功效。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研究人员伊戈尔表示,这次试验的成功让所有研发人员感到惊喜和振奋,试验将会在大规模分析和动物魔性中进一步验证。同时,通过CBD在新冠病毒的良好医疗表现,可以考虑将CBD以漱口水、润喉糖、含片等产品形式出现,减少病毒进入口腔的几率,用于临床实践和治疗,降低感染风险。
面对形势如此严峻的新冠病毒疫情,医用大麻一直在高强度输出。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面对疫情,医用大麻到底能够发挥哪些功效?
1)、医用大麻可缓解肺炎炎症。
实验表明,大麻素四氢大麻酚THC对气管有扩张作用,含有约2%大麻的生理盐水可立即逆转运动引起的恶性肺气肿和哮喘,推测可以通过吸入和服用THC针对上呼吸道大麻素受体来控制各种情况下的咳嗽。
在临床上,医用大麻有助于缓解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如肺泡的炎症,以及炎症引发的咳嗽、胸痛、疲劳、呕吐、腹泻等症状。
2)、医用大麻可提高患者免疫力。
2009年,《未来科学》期刊一项“大麻素作为新型抗炎药”研究表明,医用大麻具有抗炎特性,直接抑制促炎蛋白(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作为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同一项研究表明,大麻素可以上调(增加细胞受体的数量)免疫系统。
医用大麻可以抑制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减轻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从而减轻肺炎症状。
3)、医用大麻可缓解患者抑郁表现。肺炎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莫大的痛苦,在精神方面也需要承担巨大压力,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卫生系统的联合研究发现,患有肺炎的患者,患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几乎比常人高两倍。
研究发现,医用大麻能够参与肺炎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能够有效对抗抑郁症的发作机制。
临床试验中,接受医用大麻治疗的肺炎患者,面对病痛有更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精神层面上有清晰认知,有益于病情的好转。
4)、医用大麻可有效抵抗病毒细菌。2019年6月24日,美国微生物学会研究表明CBD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活性,包括导致严重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CBD的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等现有抗生素相当。
2020年1月,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表明, CBG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这种剧毒和流行的细菌,比THC、CBD、CBC、CBN其他四种主要的大麻类化合物更有效。
由此可见,医用大麻在抵抗病毒和细菌时,大麻类化合物能够充分发挥“抗菌活性”作用,杀死病毒,降低传染几率和范围,有效遏制病毒传播。
5)、医用大麻可研发抗病毒疫苗
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和股东Mor Research Applications合作,进行对抗COVID-19病毒临床试验,研究探讨CBD增强类固醇治疗疗效。目前COVID-19感染患者主要接受类固醇治疗,CBD似乎可增强类固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评估CBD结合类固醇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同时,加拿大医疗技术公司 Cannaloge 向加拿大卫生部提交申请,请求对 COVID-19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医用大麻是否能减少该疾病的症状。
大麻研发公司齐发力,利用医用大麻有效成分CBD,研发抗病毒疫苗,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
医用大麻作为丞待开发的医学宝藏,正在以迅猛地速度在疫情期间被逐步研发,大麻二酚CBD作为植物黄金素,正在悄然地挽救着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博士希望终有一日,疫情被击败,医用大麻站在胜利的眺望台上,开启更远的医疗探索之旅……
四)、槲皮素药理学与抗衰老研究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有关槲皮素的研究越来越多,发文量逐年上升,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以槲皮素为主题词检索,至今就已经达到了3万多篇文献。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方面,近五年对槲皮素抗氧化分子药理通路的研究,和纳米粒方向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CiteSpace 软件的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药理学分子机制研究及药剂学纳米制剂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归类为黄酮醇,是六种类黄酮化合物中的一种,它是黄色的,完全溶于脂质和醇,不溶于冷水,而微溶于热水。槲皮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已知有100多种中草药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的药理作用也很广泛,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血管扩张、防止血小板聚集、抗粘附、抗血栓、降血糖、降血脂、降低血压、抗肥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高胆固醇血症等活性。
在新冠病毒于中国多省呈零增长状态的同时,世卫却忧心全球爆发正在途中(已有204个国家,两千多万病例,死亡超过了80万人),美国的CDC也预警本国有可能视疫情发展而关闭学校和公共场所。继新加坡之后,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大爆发迹象,封城之声迭起,谁是第二个武汉成了悬在各国头上的利剑,纽约股市随之大跌,可谓人心恐慌,四处扰攘。印度、巴西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新增的案例也令医疗部门为之紧张,潜在的病毒携带者可能在无症状或轻症状时已经感染了不少人,前段时间一直保持镇定的加拿大,有可能后发而更严重?会不会因之前的大意而错失了防疫的最佳时机?病毒全球流行的前景令人生悸,留给人类逃生的窗口是缩小了还是变大了呢?
五、人类拿新冠病毒该怎么办?
确实,在新冠病毒面前,迄今为止,人类的认知一直处在被动摸索的窘境:原来认为隔离期14天已能阻断传染,但后来出现了远远超过14天的传染病例;原来认为病毒只在寒冷的冬季肆虐,但从目前传播的情况看,一些温暖地区也一样出现了病例,比如新加坡和印度;原来认为病毒的传播途径只是咳嗽喷嚏的飞沫口水,现在却增加了粪口传播与体液传播;原来认为病毒不能在人体之外存活,后来又说病毒可以存于气凝胶,残留在病毒传播者摸过用过的物体上。距病毒于武汉爆发流行已近三个月,源头是什么、在哪里,不清楚;何种药物可以治疗,何种救治最有效,不知道。无论瑞德西韦还是多种名目的中药,貌似都没能救活重症患者;痊愈的病患最终到底是靠自身抵抗力还是仅仅凭运气?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中国抗疫院士钟南山于2020年2月23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了新冠病毒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并坦承人类对这次新冠病毒了解得非常初步。钟院士在病毒学领域方面的认识、治疗意见从2003年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就已经漏洞百出,推崇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徒有虚名,在2020年武汉肺炎疫情大爆发的情况下,一错再错推荐双黄连、连花清瘟胶囊等中医药。钟南山曾在一个月前预言元宵节会是拐点,但后来根据疫情实际状况又做了修正,认为拐点尚未到来。他还在与世卫专家会谈时说到,我们要做好长期与冠状病毒打交道的准备。只不过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人所说的中医药,与我们临床医学实验当中使用的中医药都不一样,我们所有的中药材有效成分萃取方式和给药方式,都不是传统中医药的概念,更多的是倾向于现代医学及其循证医学那种临床医学验证。对于中国大陆现在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否适用于疾病控制的可操作性?对于现在的中国医药系统设置、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疾病控制中心体制是否适用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爆发的应对?特别是强制性隔离武汉肺炎病患者、社区“封门”、“封户”与武汉等地“封城”、“封路”、“封街道”的侵犯人权做法导致“满门全家人死亡”之类的事件不予评说,因为这一切都是医疗救治病人的医生无能为力的事。
一)、人类真要准备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吗?
从目前新冠病毒的表现来看,传染性强,但致死率并不高,尤其是疫情最早爆发的中心区域(武汉及周边一些城市)之外的地区,致死率更低。有研究文章据此推测,病毒在大量的复制变异中,毒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向,变得更愿意与宿主共存,而不是将宿主杀死从而也杀死自身,妨碍其更多的繁殖与演进。这就是说,变异后的新冠病毒,虽然更易传播和感染(增加了令人难以察觉的无症状或轻症状病例),但它的攻击性与致死性也随之减弱,成了一般人靠自身免疫力可以扛过去的一种流行病。所以,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最终的结果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另外,新冠病毒是否有多个源头目前也是未知状态。这意味着将病毒限制于中国一境之内的所谓“消防灭火以堵住源头为上策”的办法,用于控制全球各地的爆发已未必有效。自我隔离与关闭场所、取消集会,这些手段的作用与持久性也都不见得可靠,何况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承受巨大的经济停摆的损失。所以,与其徒生恐慌、助长歧视病患之风,不如加强防疫教育,提醒居民与游客注意观察自身状况,及时就医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集中医护资源救治重症病患,其余社会功能如常运作,国境继续开放,经贸不废往来。
与病毒的抗争,中国以举国之力,全民动员,各省驰援,医护军警用命,其抗疫成果令世人瞩目。不过,鉴于国情不同,中国经验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在高科技时代,人海战术之上,科学有效的做法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次美国从停泊在日本横滨港的钻石公主号撤侨,用了两架改装货机,其中就安放了CBCS集装箱生物控制系统,里面分为三个区域,将14名感染者与普通人有效隔离开来,保证了在这一特殊情况下确诊患者与普通人同乘一机、长途运输的需要。
据称CBCS为密闭结构,自带通风和消毒系统,整个容器均保持负压,进气和排气都要经过HEPA过滤,还能自供16小时氧气;系统内还配有通讯系统和监视系统,方便系统内外进行交流;此外也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食品和饮水等,甚至还有一个小卫生间。这一具备完整生物防护能力的“空中急诊室”,不仅使病患有及时的救治和监控,医疗人员和机组人员也能得到最好的防护。
为防止疫情交叉感染,高科技的先进不仅仅体现在病人的运输上。美国一些医院已经可以进行AI看诊和治疗。华盛顿的一家医疗中心已使用机器人治疗了美国境内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医生负责在病房隔离窗外操作机器人,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测和治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病毒对人类的侵害不会停下脚步,人类对病毒的抗争也不会永远处于蒙昧状态。时代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西班牙,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应该不再因病毒袭来而恐慌,相反,与病毒共舞,适应并积极应对病毒的变异,将其对人类生命的危害减至最小量,才是人类自救的永恒窗口。
二)、高度见闻快报
据《Macleans》杂志报道,加拿大病毒学家Michel Chretien和刚果科学家Majambu Mbikay在蒙特利尔的实验室提出一个理论:檞皮素(Quercetin)对于抵抗COVID-19病毒有显著效果。
檞皮素是一种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治疗炎症的植物化合物,可以对抗多种病毒,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Michel Chretien曾测试过檞皮素能有效对抗埃博拉病毒,但当时并未进行临床试验。
Michel Chretien表示,一旦证明檞皮素对COVID-19病毒有效,瑞士制药商Quercegen Pharmaceuticals可以迅速生产几十万剂的檞皮素药物。
三)、槲皮素抗氧化活性
槲皮素的很多作用都和它的抗氧化活性有关。几项研究表明槲皮素可以有效地防止氧化应激引起的伤害。槲皮素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因子和抗氧化酶来预防癌症,从而预防各种癌症的扩散,例如肺癌,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和宫颈癌。通过测量组织学和氧化应激标志物,例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LPO)和过氧化氢(H2O2),体内研究了槲皮素与致癌物和睾丸激素相比的抗氧化活性。他们发现,与槲皮素治疗的大鼠相比,用致癌物和睾丸激素治疗的大鼠具有更高的LPO和H2O2水平和更低的GSH水平。
研究发现,槲皮素增加了感染前列腺癌的动物体内凋亡蛋白和抗氧化酶的水平。此外,他们的研究表明槲皮素可以调节雄激素受体(AR),蛋白激酶B(AK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IR)的表达以及癌细胞中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蛋白的表达。
除此之外,槲皮素还可以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控制抗炎症和抗凋亡过程,从而有效保护心脏免受氧化应激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心脏功能障碍。槲皮素还可以减少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度产生,改善心肌细胞的损伤。
有研究证明了槲皮素在体内预防人精子中氢过氧化叔丁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功效。在大鼠中的另一项报告显示,以25-50 mg / kg的剂量服用槲皮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的氧化应激具有抗氧化作用。
此外,据报道,槲皮素除了其抗氧化活性外,槲皮素可以通过控制氧化剂与抗氧化剂的平衡来降低氧化应激。几项研究报告说,槲皮素可以抑制丙烯酰胺引起的氧化损伤,放射线引起的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氟化镉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神经损伤。槲皮素通过调节抗氧化剂水平来保护神经,大脑或其他人体细胞免受氧化诱导的损害。
槲皮素可预防自由基增多并增强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包括尼古丁诱导的ROS,以治疗尼古丁成瘾等疾病。
体内研究表明,槲皮素对由叔丁基过氧化氢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抗氧化和保肝活性。槲皮素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增加内源性抗氧化剂的含量,有效保护细胞免受遗传毒性和辐射诱导的损害。
四)、抗病毒活性
槲皮素已显示出对多种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例如,槲皮素已被证明对人类T淋巴病毒1以及由日本脑炎(蚊媒疾病)引起的日本脑炎病毒(JEV)有效。 此外,据报道槲皮素通过抑制非结构蛋白3蛋白酶活性来抑制2型登革热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其他槲皮素制剂,分别被报道对猪深呼吸性腹泻性腹泻病毒和流感-甲型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
五)、抗菌活性
槲皮素对不同菌株的细菌表现出有效的抑菌活性,例如肠道沙门氏菌血清型鼠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幽门螺杆菌,葡萄球菌,金葡菌,肠球菌,耶氏杆菌-阴性细菌。 也有研究报道了其对志贺氏菌和干酪乳杆菌变种的功效。Osonga等人证明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可100%抑制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此外,槲皮素显示出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黑曲霉的抗真菌活性。
六)、抗原生动物活性
几篇报道表明槲皮素对各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弓形虫,巴贝斯虫,泰勒虫,锥虫和利什曼原虫)具有生长抑制作用。槲皮素在体外和体内对布鲁氏锥虫,布鲁氏菌,克鲁氏杆菌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七)、抗炎活性 (红色字体的颜色需要保留)
槲皮素已被证明是一种长效的抗炎剂,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多项体外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阻止巨噬细胞中脂多糖(LPS)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发展以及IL-8诱导的LPS在肺A549细胞中的发展。此外,槲皮素还可以抑制LPS诱导的mRNA的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α水平,从而减少由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凋亡性神经元细胞死亡。槲皮素抑制发炎酶的产生(例如,脂氧合酶(LOX)和环氧合酶(COX))。它通过抑制Src和Syk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酪氨酸磷酸化和随后的Toll样受体4(TLR4)/ MyD88 / PI3 K的复杂形成来调节LPS引起的炎症,这限制了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它还可能抑制人脐带血来源的肥大细胞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类胰蛋白酶和组胺。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涉及钙离子通量和磷酸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槲皮素通过正常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充分刺激T辅助细胞1(Th-1)衍生的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表达和发育,并下调Th-2衍生的IL-4。槲皮素还具有抑制COX-2,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反应性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抑制导致炎症的反应性C蛋白(CRP)表达。
八) 、抗癌活性
研究证明槲皮素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都具有抗癌活性。 在体外实验中,槲皮素由于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系的转移和凋亡而具有化学保护活性,因此被认为是强大的抗癌候选物。值得注意的是,槲皮素可阻止多种类型的癌症(例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肝癌和结肠癌)的增殖,并且它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起作用,包括细胞信号传导,与细胞受体和蛋白质的结合以及抑制致癌物活化的酶。最近,据报道槲皮素可以增加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化学敏感性。此外,槲皮素对MCF-7和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表现出抑制作用。槲皮素还通过TLR4和NF-κ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表现出抗结肠癌作用。
九)、肝保护和抗高血压活性
最近,一项体内研究发现,槲皮素可降低血浆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和肝保护活性。 此外,槲皮素具有治疗乙醇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这表明槲皮素可能是合适的保肝天然产物。 Duarte等。 报道槲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具有降压活性,并指出槲皮素在数种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具有降压作用。
十)、阿尔茨海默氏病(AD)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和失语症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神经失调,失语和失明,并与神经系统性鼻窦炎相关。槲皮素在血管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活性。还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毒素的伤害,限制了神经变性。而且,槲皮素和抗坏血酸联合使用已显示出可降低皮肤中人类淋巴细胞和神经血管结构的氧化损伤的发生率,从而预防神经元损伤,尤其是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导致AD和其他神经病理学改变。
槲皮素对AD的有益作用归因于其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 最近,体内实验已经证明槲皮素具有降低大鼠神经元的氧化应激的反应。此外,最近的发现表明,槲皮素可改善三重转基因的老年AD小鼠的AD病理及相关的认知缺陷。 此外,槲皮素与鱼油的口服联合服用可改善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在AD中,槲皮素通过以下作用机理起作用:α-生育酚(维生素E),一种抗氧化剂,可增强槲皮素通过血脑屏障(BBB)的渗透,从而导致槲皮素浓度显着提高,从而降低了大脑中氧化损伤的发生率。 此外,槲皮素通过激活抗氧化剂,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以抵抗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
众所周知,槲皮素通过控制其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的转移和代谢以及其某些重要活性来影响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单一使用相比,这些联合应用可以使姜黄素和白藜芦醇通透性增加以及生物利用度增加。
十一)、槲皮素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将小鼠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为0.23、0.46、0.69 g/kg槲皮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溶剂为对照组。小鼠连续灌胃30天后开始试验,分别进行免疫指标测定。结果: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淋巴器官/体重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明显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明显增强抗体生成细胞能力;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各剂量组对NK细胞活性增强无显著性。结论:按照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评价程序规定,该受试物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十二)、槲皮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方法:①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槲皮素50mg/kg体重和槲皮素100mg/kg体重,连续给药5天后,用红细胞粘附花环实验测定了红细胞C3b受体,用3H TdR释放实验和3H TdR掺入实验分别测定了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效应和脾淋巴细胞增殖;②为测定白细胞介素2活性,用Wistar大鼠相应分组与用药后,以3HTdR掺入实验测定了ConA诱导的IL 2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NK细胞杀伤效应、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红细胞C3b受体活性显著增强。此外,槲皮素能提高白细胞介素2活性并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结论:槲皮素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十三)、槲皮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死亡的抑制效应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死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槲皮素预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16h,然后以CSE刺激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明显减少了CSE诱导的Beas-2b细胞死亡,并对CSE处理后细胞活力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槲皮素还明显提高了CSE诱导的Beas-2b细胞中HO-1的蛋白表达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槲皮素对于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死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中CSE诱导的HO-1蛋白表达水平。
十四)、槲皮素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槲皮素在烟雾吸入性损伤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6只)、B组(18只)、C组(18只),后两组均再按照致伤后6h、24h和48h三个时间段各分为三个亚组(B1、B2、B3、C1、C2、C3),每亚组6只大鼠。C组在吸入性损伤处理后3h腹腔注射槲皮素(200mg/kg),B组于致伤后3h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A组无处理。A组、B1组、C1组于致伤后6h,B2组、C2组于伤后24h,B3组、C3组于伤后48h留取大鼠股动脉血液样本5mL离心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留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匀浆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部分肺组织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C组各个时段TNF-α、IL-6、MDA、MPO水平较B组相应时段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及IL-10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B组各时段肺泡间隔增宽,炎细胞浸润,局灶性出血,C组各时段较B组相应时段炎细胞浸润均有减轻。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减少炎症介质及自由基的产生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
十四)、槲皮素可显著延长了模型线虫的寿命
有研究显示,槲皮素可显著延长了受试线虫的寿命。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对槲皮素及其3'-和4'-O-甲基化代谢产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生物的表型特征,抗氧化性,耐热性和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三种被测定的黄酮醇显著延长了该线虫的寿命,相对于对照,其平均寿命从11%增加到16%。但是,只有槲皮素才能显着提高蠕虫的繁殖能力并扩大其体型。黄酮醇也显着提高了对热和胡胶诱导的氧化应激的抵抗力。因此,在成年第一天施加热应激时,槲皮素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样,槲皮素在成年后第1天提供的保护作用远大于其甲基化衍生物,而在成年后第6天诱导氧化应激时,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功效相同。线虫对槲皮素的吸收大于其甲基化衍生物。
十六)、数据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延长实验动物寿命
德国基尔大学人类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文献综述了类黄酮对实验动物模型寿命的影响。文章回顾了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在蠕虫,果蝇和小鼠中延长寿命的文献。在大多数研究中,蠕虫和果蝇在补充类黄酮(提取物或单一化合物)后会延长寿命。对突变蠕虫和果蝇的研究提示了哪些基因产物可能受类黄酮调节,从而延长了寿命。他们检索发现了27个有关类黄酮或含类黄酮的植物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影响的报告。其中三项研究涉及儿茶素,两项研究涉及表儿茶素,一项研究涉及甲基化表儿茶素,三项研究涉及EGCG,九项研究涉及槲皮素,三项研究涉及糖基化槲皮素,两项研究涉及甲氧基化槲皮素,两项涉及山萘酚,一项涉及山萘酚衍生物。
研究显示EGCG,如果以100至220 µM的浓度添加,也似乎可以延长寿命。有趣的是,EGCG还可以延长mev-1突变体的寿命。在有关槲皮素的9项研究中,有7篇报道了槲皮素在约70至200 µM的浓度范围内可延长寿命。
十七)、有些自然存在的化合物可增加衰老模型生物的寿命和抗压性
人类和其他生物体显示出与年龄有关的退化迹象,这篇文章回顾了几种最有前途的天然化合物的抗衰老证据。槲皮素,雷帕霉素,白藜芦醇,亚精胺,姜黄素或萝卜硫烷的施用可提高模型生物如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的寿命和抗逆性。由于雷帕霉素,白藜芦醇和姜黄素在模型生物中的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它们还在国家老龄研究所干预测试计划的临床前测试中。
十八)、衰老细胞会影响机体功能
《Nature Medicine》期刊以“Senolytics improve physical function and increase lifespan in old age”为题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来自于梅奥诊所的James L. Kirkland教授带领团队发现,即便给年轻小鼠注射少量的衰老细胞,也会导致其健康受损。
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自然规律。伴随着年龄增长,衰老细胞数量会增加,它们会分泌大量分子(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影响邻近细胞的功能,并刺激炎症的发生。此外,慢性疾病或者放化疗等情况同样会促进细胞衰老。
在最新的研究中,James L. Kirkland团队给4个月大的小鼠注射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s,SEN)或者非衰老对照细胞(non-senescent control cells,CON)。移植两周后,SEN小鼠就出现了生理功能受损(对小鼠最大步行速度、肌肉力量、身体耐力、日常活动、食物摄取量、体重进行测试而评估的)。这些细胞只占小鼠细胞总量的万分之一,却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衰老细胞的小鼠尽管实际年龄还很年轻,却出现了早衰。无论是走路速度,还是肌肉力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除了注射的细胞之外,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 “这些细胞的作用不成比例,”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来自知名的梅奥诊所的James Kirkland博士说道:“它们会分泌毒素,将衰老传播给周围的细胞。”
十九)、两款已知化合物联用或可延缓衰老
Senolytics是“长寿药”的统称,泛指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成分。早在2015年初,科学家们确定了两款senolytics:1)已获FDA批准的化疗药——达沙替尼(Dasatinib),清除衰老的人类脂肪祖细胞,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白血病;2)植物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槲皮素(quercetin),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衰老的内皮细胞。
在最新研究中,Kirkland团队选择了达沙替尼+槲皮素(D+Q),证实联合应用能够防止细胞损伤,延缓身体机能障碍,而且可以延长自然衰老小鼠的寿命。
首先,研究团队利用D+Q治疗两种4个月大的小鼠(SEN、CON)3天。结果显示,D+Q成分可以选择性杀死衰老细胞,以减缓SEN小鼠行走速度、耐力和握力的衰退。
除了年轻小鼠,科学家们在20个月大的年老小鼠(约人类80岁)中使用了这两种成分,结果发现,D+Q同样可以有效减缓与年龄相关的正常生理功能衰退,从而提高年老小鼠的行走速度、耐受力等日常活动指标。它们的体力更充沛,日常活动也更为活跃。
最后,科学家们在24-27个月大的小鼠中再次尝试了这两种成分。这已经接近了小鼠的寿命极限,相当于人类的90岁左右。而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这些小鼠的寿命可以延长36%!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小鼠极具生活质量,并非衰弱地等待死亡,而是依旧有着良好的健康。
二十)、达沙替尼+槲皮素相关的临床试验
达沙替尼和槲皮素的组合是动物研究中使用的最古老的senolytic疗法。该疗法是有选择地破坏旧组织中的衰老细胞以产生年轻化的疗法,从而扭转了许多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进展。 在初期的研究中,这些最初的senolytics实际上非常有效。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直接进入了人体试验。 关于它们在人类中产生与小鼠相同结果的能力的首批数据于今年出现,随着首批试验的开展和完成,未来几年将继续推出更多数据。今天的开放获取论文中报道的结果为确定动物数据是否和人类相关提供了重要的证明。
在一项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可以使用称为“ senolytics”的成分将衰老细胞从体内清除。不仅在血液分析中,而且在皮肤和脂肪组织衰老细胞丰度变化中也验证了该结果。衰老细胞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积累的失灵细胞,并在受慢性疾病影响的器官中积累。衰老细胞可以保留在体内,并导致多种疾病以及衰老,从心脏病到衰弱,痴呆,骨质疏松,糖尿病以及肾脏,肝脏和肺部疾病。
senolytics的首次人类临床试验是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D + Q短期治疗,在14个受试者中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改善。在该试验中证明了这种细胞衰老相关表型的缓解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因子减少的趋势相一致。在另一项临床试验中,对全身性硬化症患者进行D给药似乎可以减少皮肤活检中的SASP和其他衰老标记物。
新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三天的时间里,九名患有糖尿病肾病的参与者接受了dasatinab和槲皮素的联合剂量。尽管这些成分可以在几天从体内清除,但至少在11天内还可以明显减少衰老细胞。研究发现D + Q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发或遗传性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蛋白尿和肾足细胞功能障碍。试验还发现,即使单独使用Q也可以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衰老,肾纤维化,肾氧合减少和肌酐的增加。
二十一)、COVID-19和时间老化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也称为SARS-CoV-2,是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家族的一种新兴的人畜共患冠状病毒。
出于某些原因,COVID-19在按年龄顺序排列的高龄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死亡率。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COVID-19感染与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衰老过程之间是否存在功能关联。
对于COVID-19,已经提出了两种宿主受体。一个是CD26,另一个是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有趣的是,CD26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均显示与衰老相关。
类似地,提出的两种用于治疗COVID-19感染的疗法是阿奇霉素和槲皮素,两者均具有明显的衰老活性。
同样,氯喹相关的化合物也抑制了众所周知的衰老标记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还应考虑使用其他抗衰老成分,例如雷帕霉素和强力霉素,因为它们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同时阻断SASP和病毒复制。
因此,我们希望推测对抗COVID-19疾病应涉及检验假说:senolytics和其他抗衰老成分可能在阻止病毒传播以及帮助其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19 NO.1 JAN.2019
Food Funct. 2011 Aug; 2(8):445-56
Proc Nutr Soc. 2017 May; 76(2):145-162
Biogerontology. 2019 Oct; 20(5):583-603
https://www.medsci.cn/article/list
https://med.sina.cn/article_detail_103_1_48733.html
Senolytic drugs reverse damage caused by senescent cells in mice
https://www.wuximediaglobal.com/
Senolytics improve physical function and increase lifespan in old age
Senolytic drugs reverse damage caused by senescent cells in mice
https://www.fightaging.org/archives/2019/09/
EBioMedicine 47 (2019) 446–456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
Aging (Albany NY). 2020 Mar 30; 12(8):6511-6517.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b. 2019,Vol.36 No.2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19.02.09
Foods 2020, 9, 374; doi:10.3390/foods9030374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 2008,04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1998, 03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2, 08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Electronic Edition) 2012, 06
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
京中智库领袖联盟首席专家、
广顺集团首席科学家 、
光彩中医研究院长、
徐群贵研究员
2020年5月27日——8月22日
附件:欧洲废水中发现2018年就有新冠病毒,到底咋回事?
凤凰欧洲2020年 6月30日
2020年6月25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宣称,该校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019年3月采集的巴塞罗那废水样本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
如果该项研究得到确认,也就意味着新冠病毒出现的时间可能比目前科学界认定的时间要早很多。
而此前,意大利研究人员已在2019年12月18日收集的米兰和都灵废水样本中发现新冠病毒的痕迹。
从2020年4月13日开始,巴塞罗那大学肠道病毒小组研究人员每周对当地废水样本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疫情暴发。
据报道,研究人员曾从2020年1月15日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随后,他们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废水样本进行,发现去年3月12日采集的一份废水样本中存在病毒基因组。
研究负责人、病毒学家学会主席艾伯特·博施(Albert Bosch)表示,“SARS-CoV-2的水平很低,但是阳性的”。据悉,这一研究已经提交同行评审。
而官方消息显示,目前报告的西班牙本土首例新冠确诊病例时间是今年的2月25日。
是否早在人类发现新冠病毒之前,其就已经在人群中开始肆虐?对于这一问题,目前科学界仍有争议。
艾伯特·博施认为,如果早在今年1月就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将有助于提高疫情应对水平。
他推测,由于缺乏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早期新冠病例很可能被误诊为普通流感,从而加剧了社区传播。
但西班牙公共卫生与卫生行政管理协会的琼·拉蒙·比利亚比(Joan Ramon Villalbi)博士表示,现在下结论仍为时尚早。“当只有一个结果时,你总是需要更多的数据、更多的研究、更多的样本来证实这一点,并排除实验室错误或方法问题。”
但他同时承认,虽然由于新冠肺炎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而可能存在假阳性,但这一发现仍“相当有趣,具有启发性”。
荷兰KWR水研究所微生物学家赫尔蒂安·梅德马(Gertjan Medema)建议巴塞罗那大学研究小组对存档样本再次测试,以证实新冠病毒确实存在。
博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团队无法在2019年3月的阳性样本中重复实验,因为病毒在第一次检测中已被消耗掉了。不过他坚信,样本受污染的情况不太可能。
还有学者认为,巴塞罗那大学这项研究样品制备的浓缩步骤不够规范。
其实,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国的蔓延,多国科研人员正尝试进行基于废水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
据报道,意大利国立卫生研究院对从该国北部废水处理厂收集的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间的40个污水样品、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收集的24份污水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在2019年12月18日收集的米兰和都灵样本以及2020年1月29日在博洛尼亚采集的废水样本中发现了新冠病毒RNA,这比意大利今年2月中旬报告的首例本土新冠病例要早近2个月。
意大利国立卫生研究院已敦促意卫生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废水监测网络,协调在下水道和净化厂入口处定期收集样本,“作为早期检测和监测不同地区病毒传播的工具”。
有媒体分析称,西班牙、意大利的废水检测结果,结合法国的住院结果筛查,证明新冠病毒在欧洲传播的时间可能远早于官方首例病例报告时间。
据悉,巴黎北部地区一家医院的医生伊夫·科恩和他的同事分析了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1月16日期间到医院就诊的被诊断患有流感的患者样本,发现12月27日就诊的一名男子实际上患有新冠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前主任卡罗尔·西科拉(Karol Sikora)教授表示,这些发现“至关重要”,“可能是不同版本的病毒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进化”。
到目前为止,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瑞典和美国等国的研究人员都已在废水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痕迹。
据悉,法国研究人员于 3 月 5 日至 4 月 7 日间对巴黎伊恩地区 3 个主要污水处理厂收集的 23 个未经处理和 8 个处理的污水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未经处理的废水样本的新冠病毒检测均为阳性,8 个处理过的样品中有 6 个检测到病毒痕迹。
荷兰 KWR 水研究所的实验结果与此类似,在 3 月 15 日和 16 日的废水样本中,7 个污水处理厂样本中有 6 个呈现阳性;日本专家团队也从山梨县污水处理厂收集的一个二次处理废水样品中检测到新冠病毒RNA,随后未经处理的家庭污水中也被检测出该病毒……
鉴于大量新冠病例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废水检测已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有效追踪方法。
芬兰国家卫生与福利研究所发表公报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污水中的新冠病毒RNA含量基本可以反映病毒在特定地区传播情况。该研究方法还可用于鉴定病毒的基因型,研究人员推定来源不同的新冠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能力。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也表示,该机构参与的团队找到了一种成本低廉、快速高效的方法,可通过污水监测新冠病毒在社区传播情况,这将有助于预防疫情二次暴发。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6月9日宣布,除了传统检测法,新加坡正在采用检测废水中是否有新冠病毒等方法来了解某个特定人群中是否有新冠患者,例如住在专用宿舍里的外籍劳工等。